-
是基层干部不想干。经历过农村基金会清理风暴的农村基层干部心有余悸、谈“钱”色变。同时发育金融运作复杂、进程缓慢、润物无声,远不像大包干那样简便易行、立竿见影、一包就灵,调动积极性、培养人才、显现成效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
从大包干的星火燎原,到乡镇企业的异...
2009.06.08 11:31:00
-
需要探索、也需要思考、也需要解放思想。比如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咱们农村改革首先开始兴起,农村改革干什么?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大包干,后来正式叫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怎么认识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很不容易,因为当时的思想认识还有待于解放,不解放很多问题就搞不清楚。所...
2009.06.17 10:56:00
-
民积极性的释放、对农民精神面貌的改变。还有,八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发生变化,沈阳宣布首家企业破产,城乡响起私人汽车喇叭声,农村实行大包干后中国大地上最后一个解体的生产队……这些看似平常的历史图景,在新华社记者的笔下,呈现出时代变迁的烙印,丰富了历史变革的色彩。
...
2009.10.12 14:44:00
-
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我国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始终面临姓“社”还是姓“资”、姓“公”还是姓“私”的争论。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试行“大包干”,被指责为“分田单干”;工厂和企业搞承包经营被说成搞“私有制”。从思想认识上讲,产生这种偏差与在理论上没有区分制度和体制有直接关...
2009.11.20 10:30:00
-
有人说,20户左右的生产队规模太小,毛泽东说:20户不小了,山里头更小一些也可以,十来户、七八户搞一个核算单位。唐县那个公社搞分配大包干,粮食年年增产,牲口也很壮。生产队富了就好办了,过去是“均”。 “均”,就是平均主义。毛泽东认为高级社就有平均主义了。事实证明,当...
2009.11.27 15:11:00
-
”,实行“五包六定“。同时期,浙江一些县也搞起了包产到户。60年代初,安徽一些地方搞起了责任田。1978年安徽一些地区实行了包产到户和大包干。这些阶段的改革探索都见效明显,较好地恢复了农业生产。二十多年的有效探索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国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本次农...
2009.12.03 11:32:00
-
生态环境恶化是一种“隐蔽的秩序”,它通常处于潜伏状态,难以进行观测和判断。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代表的皖北地区,曾经是中国农村实行土地大包干的发源地和排头兵,20世纪90年代以后却逐渐蜕化成了“官场内生腐败”的重灾区。在这场政治生态灾难中,共有18位县(区)“一把手”落马。...
2009.12.17 15:23:00
-
干部全心为民、无私奉献,成为“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的”好干部的感人事迹。书中以中国农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历程为大背景,真实反映了以“大包干发源地”小岗村为代表的中国广大农村在改革、发展中的困惑与喜悦,从全局视角观照沈浩同志的成长足迹、内心世界,充分揭示“沈浩精神”的...
2010.01.15 09:28:00
-
划非机动车停车线2000m,拆除牌下牌、店面字贴等1800多起,清洗交通护栏5000m。在实施市容管理精细化过程中,该局实行管理地段内市容责任大包干,利用现代机器工具实行洒水、降尘、除灰,使地面干净亮丽。对城区经营户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并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电子档案,目前,该...
2010.04.06 09:08:00
-
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的一页:农村土地的新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又称“凤阳大包干”。
“凤阳大包干”的具体方法是:除土地仍属集体所有、社员只有承包使用权外,其他生产资料均折价分配到户,所有权归户,社员可以在...
2010.05.07 17: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