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术月刊》2005年第10期),《拉康的哲学问题式》(《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文献学语境中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回到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中国...
2009.03.07 19:49:00
-
资源的开发是发展苏中旅游的新目标.其开发已具有较好的基础,开发优势渐趋显现,但是仍有一定的难度,当寻求对策,使之形成可与南京旅游区、苏锡旅游区抗衡的润扬旅游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7卷 第04期 作者: 潘宝明, 期刊 ISSN : 1007-7030(2003)04-0021-06 ...
2009.03.09 15:31:00
-
草(地被)复合的生态环境林模式,改善、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古、绿、水、文、秀"特色的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环境林.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年 第24卷 第03期 作者: 何小弟, 李晓储, 蒋继宏, 黄利斌, 金飚, 周宏葵, 王海燕, 裴建文, 期刊-核心期刊 ISSN :...
2009.03.09 15:32:00
-
类文明的发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利交通更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号称"天下第一都市"的扬州,可以作为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明.扬州之兴衰,正与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24卷 第01期 作者: 冯保善, 期刊 ISSN : 1673-2359(2008)01-0005-04 ...
2009.03.09 15:32:00
-
…可以说,没有徽商便没有发达的徽州教育,更没有那斑斓璀璨的徽州文化。”(张海鹏:《〈徽商与明清徽州地区教育发展〉序》,《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第三,宗族为徽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徽州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宗族制度最为强固的地区之一,“堪称为正...
2009.03.31 09:55:00
-
文明发展图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被社会现实使用的思考情感文明建设的理论参照框架。
《庄子》“诚信”观探微
马晓乐在《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道思想都重视“诚信”品质的构建。儒家注重正面的规范性的引导,而...
2009.06.22 10:37:00
-
局,2007.
[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4]石鸥.德育困境中的病理性说服教育及其诊治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6):112.
[5][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李向东.个体道德论[M]...
2009.07.08 11:19:00
-
与哲学实践之突破、人之类型的转变以及建立在生态基础上的实践方式之确立。
对孟子良知论的实践理智的阐释
廖申白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孔子奠基性阐释的“学而知”是一种实践理智的“知”,它既是在“学”的实践中才能获得的,又是为着“学”的实践的...
2009.07.20 09:37:00
-
也有能力保持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取向,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进行上层建筑的创新。21 世纪上半叶我们很有可能迎来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如果这个预期可以实现,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第一个拥有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文明国家。
转载自:《文化纵横》;来源:北京大学学报...
2009.08.05 17:06:00
-
主政治思想.天中学刊,2006(4).
[6] 何爱国.合作化?工业化?理性化——探析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http://blog.sina.com.cn/u/44d10cf001000cl6.
[7]黄国辉.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 )...
2009.09.22 16: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