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方式或许能够帮助解决这一棘手的难题。
一是以工代赈。当年“罗斯福新政”就是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用以工代赈的方法一举解决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失业问题。中国政府也可运用这一办法。中国计划今后三年将4万亿元投资于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其中,在房地产方面,今年住房保障计划投资...
2009.02.17 15:13:00
-
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应当说,改革是手段,增活力是目的。而这里的活力不仅仅是创新发明的活力,更是全社会创业、创造财富的活力。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他一些历史经验表明,政府主导的投资虽然能够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带动GDP增长,但等量的投资由民间去进行则会更有效率,...
2009.03.10 15:07:00
-
增长与高失业,社会消费心理随之发生变化,而积极的文化娱乐则可以给经济震荡中的人们一种精神的慰藉与希望。比如美国上世纪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正是音乐、电影、阅读、体育等有大的发展的时期。美国影院业联合会主席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遭遇了7次经济不景气。但是在这7...
2009.04.15 14:41:00
-
了包括铁路、煤矿、中西部卡车公司以及包括蒙哥马利百货连锁店等在内的几十家公司。另一种是应对经济萧条。最典型的例子是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1932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政府全面干预国家经济。罗斯福上任100天内接连出台15个法案,并设立专门政府机构强力推行,其中为了...
2009.05.13 10:00:00
-
再求职,如此循环。这样做的优点是失业者实际处于政府控制之下,处于循环中的培训者在法律上并不属于失业。更早一些,有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用以工代赈的形式让失业者修公路、铁路,搞植树造林,等等。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正经历一个拐点——从生存型模式...
2009.05.25 15:06:00
-
中国欲走出危机,也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因此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应对措施。此外,周期的相互影响也凸显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大萧条时期的各自为政、贸易保护主义就是惨痛的教训。
3.经济体的充分弹性是中国经济复苏必不可少的条件。从政策反应与复苏条件来看,中国具...
2009.06.30 16:07:00
-
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走向广覆盖阶段,它的意义将随着历史的推进不断显现出来。正如我们看到的,美国大萧条时期实施的许多政策都是临时性的,但是其中之一,社会保障却成为延续至今的基本制度,并为许多国家所效仿。我国社会建设的确进入了新阶段。
...
2009.10.10 10:43:00
-
其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政治博弈等诸多因素作祟。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关联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任何人都不愿意再看到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所造成的悲剧重演。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在半个世纪之前,就道出这样一种思想:在维护国家利益面前,...
2010.01.05 15:19:00
-
大的救市成本,最终只会阻碍经济复苏,造成高通胀风险。因此当前全球必须尽快这种“超常规”流动性膨胀政策中走出,回归常态。
一、大萧条时期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阻碍了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
凭借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和经济强权,每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都严重触及货币发行的“底...
2010.05.07 17:07:00
-
国崛起的过程中,曾出现“美国梦”、“俄国梦”和“英国梦”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梦”。1931年,美国正处在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引发的大萧条时期,亚当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美国梦”——“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罗斯福的“新政”强调“复兴...
2013.04.27 0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