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制下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很不健全的环境中形成的,它往往依赖权力和灌输,忽视受众的需求和反馈,忽视实际效果。这样的方法已难以适应今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社会环境。因此,理论宣传教育必须坚持平等讨论,不惧怕质疑和反驳,从受众的真实...
2009.02.23 10:39:00
-
种人文主义的、理性的思潮兴起,传统的天命观念出现分化,虽然天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不证自明的终极根据,仍旧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但天人关系中天的神秘色彩开始弱化,人的位置逐渐凸显。《左传》载史嚚之言:“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
2009.04.09 13:58:00
-
种情况?就是因为人们对自然无序无量的开发,残暴的掠夺,无情的破坏,把“自然”看成是与“人”对立的两极。针对这种情况,也许中国的“天人合一”的理论会对解决这种情况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朱熹有段话,可以说是对“天人合一”很有意义的解释。他说:“天即人,人即天。...
2009.05.04 10:48:00
-
同的文化精神,也就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其内容博大精深。它的基本精神除了表现为“天人合一”、“仁者爱人”、“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等等之外,还有着丰富的反映知行关系、学用关系的“经世致用”治学精神...
2009.05.11 10:08:00
-
: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华文化最本质的属性,就是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强调团结互助;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这也是为什么历史...
2009.05.18 10:06:00
-
类现代化进程的前列,在他们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生态环境危机后,体验到对一切生命都有无限的责任,出现了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反思自身以天人相分、主客对立、崇尚个体价值的文化传统。爱因斯坦认为这种敬畏之心是对道德上麻木和无心灵的文化传统的摆脱。这种跨文化的人类性价值,...
2009.05.21 13:52:00
-
神,而政治哲学就是今天时代精神的理论表达。
哲学是思想中的现实,人类的现实关切是哲学的最真实的根基和最切实的生长点。那么,今天人们所面对的“思想中的现实”究竟是什么?换句话说,关乎人类命运和生活现实的最真切的处境是什么?自小而言,建立一个自由、平等、正义的社...
2009.06.02 13:46:00
-
这种倡导,也这正是中性思维的基本要求。
统揽孔子的思想体系,我们可以看到“中”性思维贯穿于各个层面:“大同”社会政治理想、“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内圣外王”的人格模式等等,孔子的中庸哲学对中华民族精神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
2009.06.03 16:38:00
-
自然的运动自有其规律,只有做到“天与人不相胜”(《庄子·大宗师》)的人才能称为“真人”。这种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亦即“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人类现今的生活,未来的世界都能提供积极丰富的启发思想火花。可以说,“天人合一...
2009.06.05 10:03:00
-
币对美元汇率看,去年下半年,在次贷危机的发展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摆脱了2005年以来单边升值的走势,开始出现了波动。虽然有时出现几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 “单边下跌”,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在比较小的区间内波动的。而从人民币有效汇率看,就不是如此简单了。人民币有效汇率...
2009.06.08 1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