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为殷商由于不行德治而失天命导致灭亡。殷鉴不远,故西周时期特别重视天命观念。随着周人理性思辨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尚书》提出了“天命靡常”的疑问,开始对天的神圣属性产生怀疑,进而提出“以德配天”的新思路,打破了传统天人思维中神圣之天与义理之天并重的均衡。随着以宗法...
2014.05.14 08:36:00
-
这是一首歌颂周文王受命王天下,建立不朽功绩的诗篇。全诗颂词与箴言相结合,既赞颂了文王得天护佑,创立周朝的丰功伟业,也有对周人“天命靡常”“宜鉴于殷”的谆谆告诫,是一篇既充满激情又不乏理性和历史意识的颂歌。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语...
2016.01.18 10:12:00
-
文献中多次出现,到底是什么原因?
春秋时期相人术的形成,并留下历史记录,与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潮、史官职能密切相关。周初形成的“天命靡常”观念,随着平王东迁、王室衰微与列国新兴势力的崛起而进一步得到验证,而这一变局并不是大多数人能解释得清的。由是,在对个人与社会发展...
2016.06.01 09:10:00
-
文献中多次出现,到底是什么原因?
春秋时期相人术的形成,并留下历史记录,与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潮、史官职能密切相关。周初形成的“天命靡常”观念,随着平王东迁、王室衰微与列国新兴势力的崛起而进一步得到验证,而这一变局并不是大多数人能解释得清的。由是,在对个人与社会发展...
2016.06.01 16:06:00
-
的渊源。这当然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只是夏著颇具只眼地指出:“老子否定了宗教,否定了上帝和天命,而老子本人却被尊为道教教主,这真是‘天命靡常’!”这一“天命靡常”的表象,其实正包藏着作为道教始祖的老子哲学,既有它的突破性,又有它的奠基性。因其突破性,老子成为轴心时期中...
2016.08.23 10:37:00
-
武、周公为代表的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由殷之代夏、周之代殷的历史,对传统宗教进行了一次深刻、彻底的反思,发现并非“天命不僭”,而是“天命靡常”,“惟命不于常”,甚至“天不可信”。至于夏、殷两代的废替,皆因“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原来,社会发展变化的最终根据,并不是...
2016.12.20 09:34:00
-
一个成果。
商灭夏,周灭商,在历史上称为“汤武革命”。这两代的历史给了周王朝非常深刻的教训。周王朝一开始就认识到一个道理:“天命靡常”——天命是会被别人革掉的,不让天命转移就要“敬德”,而且要“疾敬德”,努力地、快快地提升自己的德行。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
2018.02.09 09:59:00
-
一个成果。
商灭夏,周灭商,在历史上称为“汤武革命”。这两代的历史给了周王朝非常深刻的教训。周王朝一开始就认识到一个道理:“天命靡常”——天命是会被别人革掉的,不让天命转移就要“敬德”,而且要“疾敬德”,努力地、快快地提升自己的德行。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
2018.02.09 09:59:00
-
一个成果。
商灭夏,周灭商,在历史上称为“汤武革命”。这两代的历史给了周王朝非常深刻的教训。周王朝一开始就认识到一个道理:“天命靡常”——天命是会被别人革掉的,不让天命转移就要“敬德”,而且要“疾敬德”,努力地、快快地提升自己的德行。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
2018.02.09 09:59:00
-
一个成果。
商灭夏,周灭商,在历史上称为“汤武革命”。这两代的历史给了周王朝非常深刻的教训。周王朝一开始就认识到一个道理:“天命靡常”——天命是会被别人革掉的,不让天命转移就要“敬德”,而且要“疾敬德”,努力地、快快地提升自己的德行。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
2018.02.09 09: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