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
2009.03.09 14:33:00
-
养,佛道二家也是如此。可以说,儒释道三家的学问都不是静止的、固定的,而是体现在生命的流程中,生生不息,并且走向终极的目标。如儒家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周易·乾》),讲“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讲“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都是强调生命在不...
2009.05.13 10:19:00
-
本身就是“能”。因而,人在因为承接“道”而有德的同时,亦由于与道的联结而先在地获得了某种“能”。
第二,就其字面意思而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健”与“强”本来就内在地包含了状述人之能力的义涵。它们所组成的复合词“强健”,其与“能力”相联系的特色不...
2009.05.14 10:36:00
-
‘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全集》第6卷,第225页)众所周知,张岱年先生是最早提出以《周易大传》中的两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在他看来,“‘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
2009.06.17 10:26:00
-
多从内在的道德悟性层面来诠释人的外在行为及社会义理的合理性根据。《荀子·天论篇》强调“天道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人们必须替天行道,以德感天,而不能怨天尤人。《中庸》更提出了“天命之谓性”的命题,用天命来说明人的本性,又用人性来说明天之所命;于是自然引出了“...
2009.06.18 16:32:00
-
为,儒家和谐思想起源于《尚书洪范》和《周易》,这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尚书洪范》是中国古代的治国启示录,主要观点为“德治”。天子代天行教,以九大范畴建立人间和谐秩序,而关键在于“皇极”或“大中”,代表的是绝对正义的永恒理想和向往,一方面警告统治者,一方面让全民修德行善...
2009.06.22 10:34:00
-
排忧解难,与他们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以一企之安助推全社会之安。
第三,应对金融危机,就要弘扬儒家文化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中华文明历经浩劫而传承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在历...
2009.07.31 17:36:00
-
了中西对待古今的不同态度,“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治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社之极则。”[8]1“好古”心理在君臣治国的行政层面体现为因循守旧,...
2009.09.29 13:13:00
-
期/时间影片名
学前街新街巷荣耀花园门前广场9.3/晚男婚女嫁
勤学路银辉大厦门口广场9.4/晚星际追杀
汤 巷健康路87号邮政局广场9.5/晚惊天行动
人民路东河花园文化广场9.6/晚女人四十
崇宁路区防疫站门前9.7/晚天理难容
映山河映山河广场9.8/晚星际追杀
中市桥巷中市桥巷广场9.9/...
2009.11.17 11:09:00
-
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新三字经》节选:
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
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
倡和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
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
生有涯,知无限,苦...
2009.11.17 15: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