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哲学视域中,“天人合一”实现了人之认识历史的可能性。对于“天道”的体会,惟有通过“至诚”才可以实现,以诚敬的态度来体悟上天的好生之德,所以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荀子也讲“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在如《大学》、《中庸》中都突出了...
2010.07.27 13:48:00
-
地位,是与天时地利相并列的一个要素,人类不要盲目地征服和改造自然。还有尊重生命、兼爱万物的生态伦理观,“天地之大德曰生”“上天有好生之德”, “由人及物,关爱有序” 等。儒家把尊重一切生命价值、爱护一切自然万物作为人类的崇高道德职责,人类与自然万物有相同的价值尊严。...
2015.12.25 10:51:00
-
们无恻隐之心,又去哪里踏春,又去哪里品味“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要多文明,应有好生之德。何谓“好生之德”? 即视一草一木乃天地间与我们同等的生命,不轻之,不踏之,不折之,不摧之。古人尚知独怜涧边生长的幽草(独怜幽草涧...
2016.03.30 11:08:00
-
弟墨第四书》)这种体贴入微的善待上门的“穷亲戚朋友”,足显儒者深切的恻隐“良知”,儒者“仁民”的四海情愫;而板桥如此立教,意在培好生之德,育慈惠之心,树淳厚家风。
2.体恤贫贱者的尊严
郑板桥的家书,既要求生活上体恤“穷亲戚朋友”,也谆谆要护其尊严:“我想天地...
2016.05.06 09:29:00
-
弟墨第四书》)这种体贴入微的善待上门的“穷亲戚朋友”,足显儒者深切的恻隐“良知”,儒者“仁民”的四海情愫;而板桥如此立教,意在培好生之德,育慈惠之心,树淳厚家风。
2.体恤贫贱者的尊严
郑板桥的家书,既要求生活上体恤“穷亲戚朋友”,也谆谆要护其尊严:“我想天地...
2016.05.06 09:37:00
-
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典语》称“王所以称天子者,以其号令政治,法天而行故也”。天有好生之德、仁爱之心,天是万物的保护伞。《管子·形势解》记载,“人主能安其民,则民事其主,如事其父母”,说只有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就...
2016.12.19 10:01:00
-
及其“君权神授”迷信早已消解,但人们还在春节祭祀上天神灵,是在重温先祖们构建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基础上,缅怀和感受神灵(祖先)好生之德的神圣与威严,不忘肩负“天道秩序”赋予今人维护人伦向善的责任与使命。正因如此,在热闹非常的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家族祭祀活动才依循...
2017.02.15 09:00:00
-
及其“君权神授”迷信早已消解,但人们还在春节祭祀上天神灵,是在重温先祖们构建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基础上,缅怀和感受神灵(祖先)好生之德的神圣与威严,不忘肩负“天道秩序”赋予今人维护人伦向善的责任与使命。正因如此,在热闹非常的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家族祭祀活动才依循...
2017.02.15 09:37:00
-
及其“君权神授”迷信早已消解,但人们还在春节祭祀上天神灵,是在重温先祖们构建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基础上,缅怀和感受神灵(祖先)好生之德的神圣与威严,不忘肩负“天道秩序”赋予今人维护人伦向善的责任与使命。正因如此,在热闹非常的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家族祭祀活动才依循...
2017.02.15 09:00:00
-
及其“君权神授”迷信早已消解,但人们还在春节祭祀上天神灵,是在重温先祖们构建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基础上,缅怀和感受神灵(祖先)好生之德的神圣与威严,不忘肩负“天道秩序”赋予今人维护人伦向善的责任与使命。正因如此,在热闹非常的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家族祭祀活动才依循...
2017.02.15 09: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