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至六十岁,而西方则是三十岁至四十岁,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其根本原因就是中西方古代医疗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中国古代的中医,从孔孟之道的中庸文化中吸取了丰富营养。而所谓“中”,便是不偏激,是人的心平气和的状态。中医不是像西方那样把人分解来看,而是把人当作一个系统...
2009.07.08 10:27:00
-
这个问题,来看闻名遐迩的丽江,来听纳西古乐,也希望听听你的高见。
宣科:中国一直有自己的道德标准、道德体系和教化之道,这是自孔孟之道以来形成的,强调潜移默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因此很注意以音乐做手段,进行民间教化。对此,《礼记》中有详细记载。古人把高尚的情操和...
2009.07.21 10:36:00
-
国传统社会的一切罪过都归咎于儒家文化,这种做法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事实上儒家文化与封建专制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然而,无情摧残孔孟之道的“文化大革命”却在中国人的道德良知方面留下了太深太深的伤痕,至今仍然无法愈合,这恰恰表明儒家文化对于中国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意义。
...
2009.07.27 10:53:00
-
问:日前,有人在网络博客上发文说,因“孔孟之道”一说而将孔子与孟子视为一体的思维应束之高阁。他认为,孟子能言善辩,率性而为,而在孔子看来什么都要受礼的约束。因此,孔子不喜欢孟子。请问,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合称“孔孟之道”是历史误会吗?
———上海文庙路 李成
...
2009.09.08 13:25:00
-
到了没有战争,社会秩序相对安宁的朝代,孔孟学说就会大行其道,被推崇为维系社会秩序的普遍价值观。而在兵荒马乱,大破大立的历史时期,孔孟之道则会避风躲藏,或者遭遇讨伐鞭挞,中国社会最后一次大规模反孔思想运动,就是五四运动的“砸毁孔家店”,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批林批孔”,...
2009.10.26 14:38:00
-
节”所开出的药方,但这药方并未如学者所想象的那么对症,它根本无法解决师道尊严沦落的现实困境。
师道尊严的沦落并非仅仅由于背离孔孟之道而产生,“五四运动”割断了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大传统,但尊师重教的传统并未随之而消失;师道尊严真正的沦丧是在文革,教师沦为“臭老九...
2010.10.08 08:57:00
-
发挥各个人的主动性,维护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改善人际关系,共同寻找目标和肩负使命,就是柔性治理的要义。总结出以下几点女性领导力的“孔孟之道”: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许多职场女性由于对工作缺乏强烈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容易满足,再加上繁重的家庭角色,她们就放...
2012.11.01 15:20:00
-
任
在我的印象里,周奶奶像个文人,更像世外高人。
记得初次见到老太,可以用吃惊来形容:老人能文能武,会打太极拳,能写会画,孔孟之道,四书五经,张口就来。当时,我就肃然起敬,觉得这个老太真了不起,知识渊博、个性潇洒,豁达大度,像个得道高人。
后来,在和周奶奶...
2013.02.04 15:02:00
-
题,还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领域的问题。要消除浪费,需要对症下药。
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缺少勤俭节约的美德,很多人也熟知孔孟之道,对“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口号耳熟能详。但相当长一段时期,对于奢华浪费,却也存在着亦抑亦扬、亦毁亦颂、亦鄙亦羡的心理,造成口...
2013.02.06 08:50:00
-
题,还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领域的问题。要消除浪费,需要对症下药。
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缺少勤俭节约的美德,很多人也熟知孔孟之道,对“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口号耳熟能详。但相当长一段时期,对于奢华浪费,却也存在着亦抑亦扬、亦毁亦颂、亦鄙亦羡的心理,造成口...
2013.02.06 1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