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淮阴区码头镇)。之后,郡、县虽屡有改易,但政区概未废除。秦亡后,历两汉、三国与南北朝,经东汉王景⑩、曹魏、东晋桓温与刘裕、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疏浚整治,鸿沟水系断断续续维持着通航,淮阴县与东晋时增置的山阳县(治在今淮安市域白马湖北侧),因地处邗沟与淮水交汇处,因而...
2009.07.08 11:28:00
-
关中后进多赴之请业。兴敕关尉曰:‘诸生谘访道艺,修己励身,往来出入勿拘常限’” ,对出入边境的学生给与优待。北朝时,鲜卑人、北魏孝文帝精通儒学,“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谈其精奥” ,所以执政时全盘汉化,改汉姓,穿汉服,讲汉语,禁止30岁...
2009.10.10 11:12:00
-
4 高平陵政变以及蜀汉和东吴的灭亡
第二章 分裂时代中的短暂统一——西晋
1 司马炎统一中国
2 白痴皇帝
3 儒学与玄学
第三章 东晋、南北朝混乱与争战
1 北方的战乱
2 南方门阀政治
3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4 南朝的更迭...
2010.05.21 08:27:00
-
》);西魏文帝时发六条诏书:“一曰先修心,二曰敦教化,三曰尽地利,四曰擢贤良,五曰恤狱讼,六曰均赋役”(《北史·苏绰传》);北魏孝文帝曾规定:“自今牧守温仁清俭、克己奉公者,可久于其任。岁积有成,迁位一级。”(《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上》)不难看出,品行要求首当其冲...
2013.02.28 08:56:00
-
被汉武帝赶走后,往欧洲进发,和当地的势力结合,灭亡了西罗马帝国。赶走匈奴,汉朝也疲惫了。这时,鲜卑族入主。这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孝文帝,这个统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中华文明灭亡。但他却拯救了中华文明,并发扬光大。受影响,他做出了一个决策——汉化。在文化上向汉文化...
2013.05.30 18:45:00
-
择题方面包括古代铁农具、甲骨文和楷书的比较、三省六部制和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等,非选择题有儒家伦理、国共合作、罗斯福新政、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克伦威尔和拿破仑的比较等。都是考试说明中规定和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的内容,考生普遍反映不难。讲情感是今年试卷中的一大亮点,将...
2013.06.10 08:18:00
-
之本也”。西周时期就提出考查官吏的“六计”: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廉”是立国之纲,关系国家兴亡。《汉书》记载:“孝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宋人吕祖谦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崇尚清廉是我国传统社会的执政理念和基本要求。近代以...
2013.06.18 09:19:00
-
之本也”。西周时期就提出考查官吏的“六计”: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廉”是立国之纲,关系国家兴亡。《汉书》记载:“孝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宋人吕祖谦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崇尚清廉是我国传统社会的执政理念和基本要求。近代以...
2013.06.18 09:14:00
-
》、诸葛亮《诫子书》、羊祜《诫子书》、杜预《与子耽书》、颜延之《家诰》、萧嶷《诫诸子》、王僧虔《诫子书》、徐勉《为书诫子崧》、魏孝文帝《诫太子恂以冠义》、崔光韶《诫子孙》、崔休《诫诸子》等都是教育子孙的文书。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
诸葛亮曾经写过两封...
2014.03.12 10:25:00
-
来,并称“孝廉”。
将“孝”与“廉”两大德目紧密联系在一起,发端于汉代。汉代“以孝治天下”(汉代帝王的谥号皆冠以“孝”字,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视孝子为忠臣、顺民的后补群落,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认定廉吏来源于孝子,汉代实行察举制,“孝廉”是选拔官员...
2014.04.29 1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