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和方法研究是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基础。中国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建构,目前还处于翻译引进与研究并重阶段。近几年来,中国社会学界在费孝通先生倡导的“文化自觉”思想的引导下,有关建构本土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愈益明显。因此,在全球化的时代坐标里如何挖掘、总结“中国经验”,...
2009.02.23 10:24:00
-
国民党政府的乡村自治虽然本意是强化国家政权对基层的控制,但由于打着“自治”的招牌,而且推行得十分马虎,所以对乡村的损害并不大。费孝通先生的著名的“江村调查”,考察的对象是太湖边的开弦弓村,此村在费进行考察时(1935)并未被纳入保甲制中,因此还是江苏实行乡村自治时...
2009.03.09 15:11:00
-
是要赌一把。如果从中国王朝的变迁和西方的衰落这条线上重新叙述中国的历史,是可行的。我自己也想做这个工作,我想我们的民族就达到了费孝通所谓的“文化自觉”,自觉的背后是自信,没有自信哪来自觉。中国究竟该靠什么屹立在世界上?究竟应该怎样活出中国人自己的活法来?我没有...
2009.03.16 15:26:00
-
同。简单讲,西方社会往往以个体为中心, 家庭地位和功能相对次要,而中国传统社会往往以家庭为中心,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或细胞。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分析中西方社会结构时曾说,西方社会结构是像田里柴捆一样的个体集合体,而中国社会“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
2009.04.02 13:03:00
-
以中道情怀协调当前社会的冲突与矛盾,以公心处事,谋求诚信与和睦的交往,以实力彰显贤能,摆脱无谓与无聊的争执,大家各行其是。正如费孝通先生倡导的“文化自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能抵达“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从生活世界的理想旨归角度来看,...
2009.06.03 16:38:00
-
民大新内涵见证于校园,中央民大新理念融会于人心!
从理论来源上看,“美美与共”一词出自学术界泰斗、中央民族大学已故名誉校长费孝通在《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一文中关于文化自觉的著名论述,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在这里,费先生将“美”字运用得...
2009.06.08 11:31:00
-
费孝通在社会学名著《乡土中国》里说过,中国人特点之一是不爱打官司。张艺谋在电影《秋菊打官司》里,进一步把这种特点形象化了:秋菊的男人被打残了,秋菊到处讨说法——注意,她不是要借助司法体系,在法律框架之内解决问题,而是要在道德领域内有个说法,证明俺没错,俺有...
2009.08.04 15:47:00
-
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之内涵基本一致。不同的学者因分析的方便,对文化的内涵会有不同的划分,我个人在研究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时倾向于使用费孝通先生的老师——马林诺夫斯基的划分法,他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器物层次,也就是生产、生活工具;组织层次,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精...
2009.08.05 17:06:00
-
个最基本的问题,即如何重新看待“中国”这个概念的含义。过去对区域的讨论,常被先置于“民族”或“国家”等概念之下。改革开放以来,费孝通等老一辈社会科学家在总结民族学研究的遗产时,曾提出民族地区的“走廊”概念,试图借助于这一新概念,从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角度,更新...
2009.08.20 15:10:00
-
方式,都是通过文化传承而不断延续的过程。中国社会的新秩序,并没有同中国社会原有的社会秩序截然断裂,梁漱溟论述的亲情理性、伦理社会,费孝通论述的差序格局、礼俗秩序,在当代中国社会仍然根深蒂固,切不可以为30年的改革开放就可以把这些延续几千年的传统一下子铲除。
强调中国...
2009.08.26 1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