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文化诉求。孟子的四大辨题开启了中国价值趋向的主流,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意义。
梁涛在其《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一书中提出统合孟荀研究的思路。认为宋代以后将荀子排除在道统之外,而以孟子为正统的做法值得检讨。孔子之后,孟子主要发展其仁学,荀子则继承其礼学,二人各...
2014.06.24 08:50:00
-
既是个价值理念的问题,也是个辩证把握的哲学观念问题。
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和转化
我国的传统美德形成于西周春秋时代,定型在孔孟荀早期儒家思想。在春秋时代,已经就有很多关于道德的观点产生。这个时期,没有一个主导的观念可以带领各种道德观。但是我们可以说,在春秋...
2014.08.11 08:39:00
-
既是个价值理念的问题,也是个辩证把握的哲学观念问题。
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和转化
我国的传统美德形成于西周春秋时代,定型在孔孟荀早期儒家思想。在春秋时代,已经就有很多关于道德的观点产生。这个时期,没有一个主导的观念可以带领各种道德观。但是我们可以说,在春秋...
2014.08.11 08:39:00
-
天下去之。”他还将民与君比喻成水与舟的关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孟荀此论,既是夏商周兴衰之由的历史性总结,也是对古代治国理政要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精彩阐发。后世论者,大都仿此,只是带有时代...
2015.06.01 08:04:00
-
天下去之。”他还将民与君比喻成水与舟的关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孟荀此论,既是夏商周兴衰之由的历史性总结,也是对古代治国理政要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精彩阐发。后世论者,大都仿此,只是带有时代...
2015.06.01 14:38:00
-
身。修己达到极处就是内圣,安人达到极处就是外王,即治国平天下。正因为儒家哲学是人生伦理学,因此,儒学中的命题都离不开人生问题。从孟荀讨论的性善恶问题、告子与孟子讨论的仁义之内外问题、宋儒讨论的理欲问题、明儒讨论的知行问题,都离不开做人的问题。修齐治平,都是道德...
2015.07.03 08:43:00
-
闵王也逃往至莒,为楚将所杀,稷下遭到严重损毁乃至停办。五年后,齐襄王破燕军复国,还都临淄。兴国之要,首先重振稷下学宫。《史记·孟荀列传》称为:“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制度重修,学者复聚,大儒荀卿,长期主持,稷下呈复兴之势。此后,虽国势日衰,但...
2015.09.17 08:21:00
-
家新内圣。新外王的民主政治以仁爱共识为基础,首先是天下主义,其次是平等自由主义。儒家内圣外王的新连接应该回到儒家的源头活水处,合孟荀,折衷于孔子,其思想结构就是:仁爱、平等、自由。与石永之对内圣与外王全盘照接,又全部重新解释有所不同,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
2015.10.12 08:23:00
-
家新内圣。新外王的民主政治以仁爱共识为基础,首先是天下主义,其次是平等自由主义。儒家内圣外王的新连接应该回到儒家的源头活水处,合孟荀,折衷于孔子,其思想结构就是:仁爱、平等、自由。与石永之对内圣与外王全盘照接,又全部重新解释有所不同,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
2015.10.16 13:36:00
-
身。修己达到极处就是内圣,安人达到极处就是外王,即治国平天下。正因为儒家哲学是人生伦理学,因此,儒学中的命题都离不开人生问题。从孟荀讨论的性善恶问题、告子与孟子讨论的仁义之内外问题、宋儒讨论的理欲问题、明儒讨论的知行问题,都离不开做人的问题。修齐治平,都是道德...
2015.10.20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