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教转型时期的理论家融摄了儒家、佛教的心性修养观,舍弃了原来外丹术中刻意由炼造和服用外部自然精华得到的超越,而注重从身心存在中发现宇宙的精神而得到超越,进一步形成了以“心性”为主的致仙理论,从而走出了道教一直存在的修行理论与实践长期相悖的窘况,最终找到了众生之所以能...
2009.02.18 14:25:00
-
乐者,通伦理也。” 后来二者进入官方语言才有了教化等相关含义。 “道德”最初也是一字一义。“道”有多种解释:或为天地万物之理;或为宇宙人生之相;或为人生行动之法。“德”与“得”基本同义,最早把“道”和“德”联系起来成为“道德”一词的是管子。在古代“道德”始终是与...
2009.04.02 13:14:00
-
事情都有个度,一旦过了度,就会有问题。对科学的信仰一旦过了度,变成了科学崇拜和科学迷信,就必然产生对科学的不切实际的期望,误以为宇宙万物都可通过科学方法来加以认识和控制,误以为只要紧握科学这把钥匙,世界上所有难题都能迎刃而解,甚至产生“对科学的方法与语言奴性十...
2009.04.07 14:39:00
-
义、科学主义等方面的信仰。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他所信仰的“上帝”,并不是有人想当然的认为就是基督徒信仰的那位全能的上帝,而是浩瀚宇宙的秩序与和谐。显然,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一种信仰呢?显然,信仰自由所涵盖的内容要比宗教信仰自由宽泛得多...
2009.05.11 10:08:00
-
哲学史大纲〉》一文中,认为胡适“凡关于知识论方面,到处有石破天惊的伟伦”,这是肯定胡适用科学方法研究国学的贡献,同时又指出,“凡关于宇宙观、人生观方面,什有九很浅薄或谬误”。这是因为这是德性的学问,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只能用“体验”(梁说:“体验不是靠冥索,要有行为才...
2009.05.13 10:19:00
-
史大纲〉》一文中,认为胡适“凡关于知识论方面,到处有石破天惊的伟论”,这是肯定胡适用科学方法研究国学的贡献,同时又指出,“凡关于宇宙观、人生观方面,十有九很浅薄或谬误”。这是因为这是德性的学问,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只能用“体验”的方法才能得其真。如他批判胡适...
2009.05.18 10:23:00
-
儒家经书的《三礼》中可以看到,“中国士人不管来自何方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无论在哪里,‘礼’是一样的”;“对中国人来说,文化是宇宙性的(按:指普遍性),所谓乡俗、风情和方言只代表某一地区”。也就是说,在中国,不管风俗和方言如何不同,所有中国人在“礼”的层次上...
2009.06.02 14:24:00
-
流行过,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以科学的宇宙观,为中国先进分子提供了“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
2009.06.02 14:51:00
-
而,要理解老子思想,无疑要从老子的道的哲学命题入手。那么,老子的道是什么呢?综观《老子》全书有关论述道的章节来看,老子的道,乃指宇宙万物运行、发展和变化的自然规律。
(一)“道”的内涵、实质和特点
老子认为,道,就是自然规律。他说:有一个混混沌沌的东西,...
2009.06.05 10:03:00
-
之旅,破坏非遗则不啻于文化割脉行为。不夸张地说,非遗是民族的DNA宝库,是民族精神的大动脉。我认为,非遗蕴涵了中华民族极具个性化的宇宙观(如天人合一,让世人逍遥游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物我两忘之境)、道德观(修美德行善举,成就了春秋汉唐多少君子风度、...
2009.06.08 11:3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