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194条,用时0.03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为家乡发展尽上绵薄之力。   王振雷是东风村一组村民,常年在外务工。在北京工作期间,他无意结识了在北京国家出入境管理部门工作的淮安老乡。因为工作的缘故,这位淮安老乡认识不少外国投资商人。前一段时间,这位老乡告诉王振雷,有一位美国商人正在国内寻找投资项目,王振雷认...
    2010.04.01 14:16:00
  2. 泉的城镇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善和提升,感谢淮安援建者的无私奉献!”   “逢年过节,我们指挥组的同志都回淮安老家,而宋总依然在玉泉值班,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大家。”援建指挥部的刘金龙对记者说。   这样准军事化管理的效果,是指挥部纪律的...
    2010.05.13 08:42:00
  3. 地接过自己的信件,反复地看,细细地读。后来刘逸蓉才知道,老人终身未婚,可他打心里爱孩子,他宿舍的墙上贴满了喜庆的娃娃年画。听说海安老家两个大学生没钱上学,他就从每个月的微薄收入中,抠出钱来资助他们,直至他们完成学业。   谢孝水生前曾对刘逸蓉说:“人这一辈子,活...
    2010.06.13 10:00:00
  4. 来了剪刀、绳子、粽叶”。半个多小时后,她们包的粽子就已装满了整整5大盆。   在下午2点多钟的骄阳下,老大妈们用自家的两辆三轮车将粽子送到了城南消防中队。“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能在端午节吃上淮安老百姓亲手包的粽子,感觉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城南消防中队的官兵们说。...
    2010.06.15 14:19:00
  5. 法的单位,为广大淮安患者乃至省内患者带来福音。   蔬菜科技推广的领头人   大名鼎鼎的南马场西瓜,因其质优、清甜、口感好而受到淮安老百姓的一致追捧,而赫赫有名的丁集黄瓜、黄码红椒也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美誉,是淮安农业打出的一个个金字招牌。这些品牌成功的背后,有一...
    2010.07.10 10:22:00
  6.   又到七月酷暑,被人们称为“绿衣天使”的投递员们依然奔忙在路上。家住乐园小区的淮安老诗人杨义春再次被这个群体的敬业精神所打动。杨老有感而发,作诗两首寄到邮局,以表达对这个群体的敬佩和感谢。   杨老早年就读于大学中文系,吟诗作赋已长达几十年。在其中的一首诗里...
    2010.07.22 08:44:00
  7. 宣传计生知识。   市老科协还多次组织知名专家下乡或进社区,已累计为数千名群众送医送药,提供诊疗服务。今年,该协会又为140名退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医疗保健服务。为加强沟通,服务社会,协会创办了《淮安老科协》会刊和网站,发表文章300多篇,总浏览量达24万多人次。...
    2010.08.08 20:59:00
  8. 天庙一地。虽经历史与现实的破坏,这里仍然保存着原有的街巷格局,仍然保存着原有的街巷名称,仍然保存着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是淮安老城区弥足珍贵、硕果仅存的唯一老街区。这一区域的街巷基本上还保留着清末民初的历史肌理,青砖青瓦、飞檐翘脊的明清风格传统建筑还有不少...
    2010.08.23 15:33:00
  9. 到易拉罐拖动的声音,就是小伟芝“满载而归”了。   在乐清免费上学,放学一路捡废品   转眼间,缪伟芝8岁了,到了读书的年龄,西安老家已经没有人了,祖孙俩回老家连生活都不可能。   在热心人的帮助下,乐清乐城北门一所小学给缪伟芝免去了学费。由于勤奋好学,缪伟芝一...
    2010.08.24 09:23:00
  10. 子发生了什么意外。在此期间,她还打电话到南京市红十字会询问,经过打听得知,对方的病情有些反复。   而就在此时,支桂红的婆婆在淮安老家做了手术。为了让丈夫能在南京安心工作,她只身回到淮安照顾婆婆。可巧的是,就在婆婆做完手术刚四天,支桂红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请她赶...
    2010.09.28 14:1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