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337条,用时0.01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外中国研究丛书”目前已出版的百余种著作中,关注现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中国学专著占了较大部分。海外中国学者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不仅有宏观的描述,也不乏微观的考察,前者勾勒出中国现代性的整体进程,而后者则在为这种粗线条的描绘补充细节。      在对现代中国的宏观研究中...
    2009.02.20 15:00:00
  2. 流也是劳动力市场配置资源、劳动力结构自发调整的正常现象。金融危机的影响只不过是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加剧了这一自发的调整过程。   在宏观的层面上,从长期的经济发展视角理性地思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以一种否定的形式出现的自发纠错机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至...
    2009.03.16 15:35:00
  3. 只是出于特定的需要。这种语言的二元化,说明了政治生活还存在一些不正常情况。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依靠多方面力量,包括自上而下的力量,如宏观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也包括自下而上的力量,如微观领域的变迁,特别是底层力量的崛起,底层话语对于精英话语的制约抗衡等。在这...
    2009.03.12 15:00:00
  4. 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从宏观的社会大环境来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改变了经济运行模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特别是效率优...
    2009.04.02 13:23:00
  5. 背后存在着明显的误区。   土地流转热的背后推手   1.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观念误区。一些人根据“富裕农民就是减少农民”的大前提,从宏观的、理论的和逻辑的角度推理,得出“必须大搞规模化经营把农民挤出土地来适应城镇化进程”的结论。其实,城镇化进程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从世...
    2009.05.07 14:09:00
  6. 类学民族学文库”所选专著绝大部分为深入扎实的田野实证之作,其中既有规范扎实的个案研究,也有跨文化比较研究。除了田野实证研究之外,宏观的理论研究也不可或缺,该丛书特别选编的《现代民族学》和《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两本宏观性的理论著作,就是统筹田野和理论两类著作的结果...
    2009.05.15 10:06:00
  7. 农村人口和城镇中的弱势群体,有意识地从消费领域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从宏观经济调控的角度看,提倡树立科学消费观,有利于促进宏观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扩充以消费为依托的市场容量,使人们所消费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及其比例更加符合经济规律以及资源状况的客观要...
    2009.06.04 13:03:00
  8. 公平竞争和违法现象增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长。实践证明,伴随着每一次制度安排的变化,这种安排无论是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层面,也无论是宏观的制度调整,还是微观的制度设计,都会带来利益的分化和重组,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第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009.06.03 16:53:00
  9. 用环境论、社会学、人种学与民族学的方法,对中国的地理环境、种族起源与民族关系、社会制度、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加以研究,产生了一批宏观的“通史”、“文明史”、“开化史”等成果。进入20世纪,又逐步深入到各种专门史、专题史和地域史研究,包括大量的文物、物产、商贸和“惯...
    2009.06.10 16:16:00
  10. 时又不以营利为目的。这样,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原本出现的“断裂层”就得以填补。客观上成为了政府和市场的一个中间连接层,使政府真正实现宏观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而市场或企业,如果需要这些权力,可以直接找中介机构。这样就能避免出现“截流”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   ...
    2009.06.17 10:29: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