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3条,用时0.05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纵观西方哲学史,这似乎是有着无可争议的结论。在古希腊,形而上学是政治哲学的基础,柏拉图用“理念论”来演绎“理想国”;在中世纪,宗教神学是政治哲学的基础,奥古斯丁用“上帝之城”来指导世俗政治;而在近代,由于意识哲学的自觉,认识论取代了形而上学成为政治哲学的基础。无...
    2009.06.02 13:46:00
  2. 知识的“生产”过程,而不是生产出何种知识。这里暗含了这样一个命题:如果思维的过程是合乎逻辑的,那么思维的结果也就是正确的。中世纪宗教神学思想与此种思维方式一脉相通。问题是,思维的原料或曰前提何在?它们是否就是正确的?这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大问题。苏格拉底不用确定的知识...
    2009.07.20 09:52:00
  3. 唯物主义的关键。   一、从感性直观到感性活动的内在逻辑   费尔巴哈是运用 “直观”来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直观”是费尔巴哈反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主要工具,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把唯物主义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出来,它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
    2009.09.21 14:48:00
  4. 会历史观不同   从表层看,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在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上都主张认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身时应确立人的主体地位,都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主义的“神本”、“君本”思想,这是两者的共同点。但是从深层看,两者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是根本对立的,这不能不影响到它们各自...
    2009.10.27 10:07:00
  5. 马克思哲学关注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这个与人直接相关而且具有实践意义的宏大现实问题;马克思当年批判、揭露过的宗教神学、思辨哲学、庸俗哲学,都不具有这样的理论品格。而当今中国,直接关系中国人前途命运、具有实践意义的重大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中...
    2013.09.23 09:35:00
  6. 因而执行的社会与文化功能也不同。然而,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标识的中国传统哲学之间无疑也包含许多共同之点。   首先,两者在反对宗教神学世界观方面具有相通之处,即都具有无神论的共同特征。中国哲学没有“创世纪”的观念和关于“一神教”的启示,后世儒家不乏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2014.07.16 08:40:00
  7. 因而执行的社会与文化功能也不同。然而,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标识的中国传统哲学之间无疑也包含许多共同之点。   首先,两者在反对宗教神学世界观方面具有相通之处,即都具有无神论的共同特征。中国哲学没有“创世纪”的观念和关于“一神教”的启示,后世儒家不乏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2014.07.16 10:23:00
  8. 化传统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元真实的“气机”世界里寻找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途径,在人的世界里寻找解决人类问题之法门,而不借助虚幻的宗教神学力量来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这一点在《易传》、先秦道家、秦汉以后的儒家思想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尽管《易传》哲学也开创了“...
    2014.10.27 07:30:00
  9. 藩篱的“普罗米修斯”   现代性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现象,在西方历史上是从中世纪的传统中逐步孕育的。中世纪的基本文化形态是宗教神学一统天下,但它在科学文化方面的奠基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对信仰与真理、天启与观察等细致而繁琐的辨析,中世纪为现代科学奠定了两个基本前...
    2015.04.15 16:15:00
  10.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尽管仍时有冲突,但总体的态势是走向对话与协调,双方在相互比较审视中进行自我调适和完善。   19世纪中叶以来基督宗教神学和思想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在于引入进化意识和思想。进化论深刻影响了基督宗教的圣经和教义理解、历史研究和神学建构,出现了诸多试图将...
    2015.07.21 15:45:00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