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4条,用时0.02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家之败,由官邪也”(《左传·桓公二年》),由于吏治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吏治的清明维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以法治吏、以吏治世、宽猛相济成为我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征。早在秦汉之际,我国就已经形成职业文官阶层,并在法家“明主治吏不治民”观念的影响下创...
    2014.05.21 08:50:00
  2. 家之败,由官邪也”(《左传·桓公二年》),由于吏治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吏治的清明维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以法治吏、以吏治世、宽猛相济成为我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征。早在秦汉之际,我国就已经形成职业文官阶层,并在法家“明主治吏不治民”观念的影响下创...
    2014.05.21 13:59:00
  3. 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这就是儒家所主张的把内在控制的道德导向与外在的法律约束结合在一起的“宽猛相济”。   笔者认为,闯红灯、危险驾驶等行为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道德修养。面对酒后驾车、客车超员、货车超载等种种屡禁不止的违法行为,只靠...
    2014.09.13 07:53:00
  4. 家治理中各自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国家才能治理有序,社会才能健康运行。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宽猛相济”、荀子提出“隆礼而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
    2014.11.24 07:46:00
  5. 家治理中各自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国家才能治理有序,社会才能健康运行。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宽猛相济”、荀子提出“隆礼而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
    2014.11.24 07:46:00
  6. 家治理中各自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国家才能治理有序,社会才能健康运行。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宽猛相济”、荀子提出“隆礼而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
    2014.11.24 07:46:00
  7. 治两手齐抓。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我国既有久远的法制传统,又有厚重的道德传承。从孔子提出“宽猛相济”,到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从荀子提出“隆礼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
    2015.02.12 09:27:00
  8. 治两手齐抓。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我国既有久远的法制传统,又有厚重的道德传承。从孔子提出“宽猛相济”,到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从荀子提出“隆礼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
    2015.02.12 09:27:00
  9. 避免因剧烈的变革导致社会的无序和分裂,企图寻求合适的方式,避免社会运动走向极端。由此,“自由”和“秩序”构成一对范畴,一张一弛,宽猛相济,形成了英国独特的治国之道。对此进行剖析,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民论坛:学术界如何看待英国的保守主义文化?是作为一...
    2015.10.23 09:45:00
  10.   打开古人谈法律的书,你常会看到一个词儿:宽猛相济。“宽”,就是宽松点儿;“猛”,就是严厉点儿。而“相济”大概就是相互补充的意思。古人一谈法律,大多是说刑法。所以,这词儿是指刑法的一张一弛。说白了,就是对犯罪分子该狠的时候则狠,该柔的时候则柔。   唐朝时,有个叫...
    2015.11.10 08:16:00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