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2252条,用时0.04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阶级与广大民众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就不可能逃脱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窠臼,那种将实现“民本”思想的良好愿望寄托在开明君主身上的想法,已被历史反复证明,只是一种幻想。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占人口大多数的“民”尽管以其勤劳智慧支撑起...
    2009.03.09 14:35:00
  2. 照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进行运转。我们不能鼓励以至奖励投机,而要提倡劳动致富,引导人们勤恳、诚实劳动,创造社会财富,而不要把希望寄托于不劳而获、一夜暴富上。大量的人力、物力脱离实体经济的运转而投入投机行为,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浪费,而且会由于泡沫的破灭而导致危...
    2009.03.10 15:04:00
  3. 人孔子就是这场文化运动的先驱者。然而,孔子的理想并没有得到顺利的展现与实践。尽管他踌躇满志,但最后也不得不转而以教育著书的形式,来寄托他一生的理想与奋斗目标。   孔子从小勤奋博学,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尤其对古代的礼仪很有研...
    2009.03.16 15:48:00
  4. 力扩张不能解决发达国家的生存问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那场经济大危机中,西方部分国家终于认识到这一道理,开始把解决问题的希望部分地寄托于国内市场的扩大上,其标志就是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把就业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把它与其他重要...
    2009.03.31 10:02:00
  5. 是“个体化核心家庭权利的扩大”。而且西方社会更多强调个人自由,社会治理模式理念也不同于中国传统齐家治国的路数,社会秩序与和谐多寄托在社会契约和法制力量基础上。   正是由于家庭在中国社会中有着独特的政治和文化地位,使“家”概念对于中国人言有了极特殊的涵义,没有...
    2009.04.02 13:03:00
  6. 解决机制)运动。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90年代,人民调解制度在中国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人们纷纷将解决纠纷的希望寄托于“法律的武器”而抛弃传统的调解。有学者描述:“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恰恰在西方社会寻找可供替代的纠纷解决方式并为社区司法的价值而欢...
    2009.04.09 13:58:00
  7. 则,但既有的治理主体的利益在既有的政治经济秩序下是迥异和存在极大分歧的。如果没有世界政府,该将由谁来协调这些利益?如果将主要希望寄托于联合国之上,又如何保证联合国中的决策规则的公正性?这又印证了全球治理的实行受制于行为主体利益的分散性问题。因此,这种治理的有效...
    2009.04.14 16:58:00
  8. 自见于后世哉?”于是,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可知《春秋》确为孔子所作,有许多深沉的话语,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是不应该轻易否定的。至于“《论语》中一字不提”,因为《论语》不是孔子一生行事的总记录,可能有些话没有收录进去,不...
    2009.04.28 12:55:00
  9. 史的尘埃中浮现:“德国好人”拉贝、从“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青楼女子,到证明了自己灵魂一样高贵的小江、如花般美丽和凄婉凋零的唐小妹、寄托着民族希望的的小豆子,包括那个军国主义机器中“坚硬的螺丝”伊田,他们都从不同的立场凝视和承受着战争的伤痛。特别是导演能够直面加害...
    2009.05.13 10:19:00
  10. 赖于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此外,还有赖于文化的塑造。由于文化所形成的权力和权威在国家治理中往往不是直接发挥作用,人们就把国家治理完全寄托在权力和制度的有效性上,忽视了文化在其中的价值与作用。   事实上,亚里士多德在二千多年前思考城邦治理的时候,就十分强调文化在城邦...
    2009.05.14 10:45: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搜索 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