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找的是不是:陈是  陈诗  陈实  陈式  陈师    
找到相关结果约785条,用时0.035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本源来自于宗教改革中从清修向世俗的回归,即认为“上帝所接受的唯一生活方式,不是用修道禁欲主义超越尘世道德,而是完成每个人在尘世上的地位所赋予他的义务”,这便是所谓的“天职观”。在特定的产业革命背景下,这种“天职观”又逐渐演化为在现世...
    2009.06.22 10:37:00
  2. 人的欲望是原罪的表征,这种主张到了前资本主义社会,走向了以新教伦理为代表的禁欲主义。资产者的终极关怀在于“上帝之城”,而不是“尘世之城”。拼命赚钱并不是为了世俗享乐,而是恪守天职。但是,这种伦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土崩瓦解,以享乐为核心的消费主义随之蔓延...
    2009.06.30 16:20:00
  3. 犹太教的十戒,佛教的五戒……是德育。各教中礼拜、静坐、巡游的仪式,是体育。宗教家择名胜的地方,建筑教堂,饰以雕刻、图画……有超出尘世的感想,是美育。”   在新文化运动中,“以美育代宗教”这一观点引起的争议很大,特别是招致许多教内学者的反对,陈独秀、罗家伦、周作...
    2009.07.31 17:36:00
  4. 格尔派不懂得革命实践的意义,把自我意识视为万物的本源,把历史看作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史提出: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91页)。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在全面批判费尔巴哈...
    2010.03.15 10:38:00
  5. 是宗教境界。二人以不同的方式面对生命的虚空,超越内心的绝望与痛苦。   李叔同的终极关怀和悲剧气质是中国知识分子所匮乏的,他辞却尘世决然出家,在持戒苦行中安顿自己的命运,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李叔同与苏曼殊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丰富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样式,也...
    2010.04.19 08:41:00
  6.   我是一个视书为命的人,曾写下如下读书体会:“读书人应以天下为怀,当今之世,物欲横流,人心不古,吾愿与世无争,以保清静之心。然尘世之污浊,我心如明鏡,亦难阻尘埃,此乃吾之痛也!然,自小耳濡国文之精华,推崇先秦两汉之文,殊爱魏晋之风度,大唐之风骨,故造就吾之浩...
    2010.04.26 08:45:00
  7. 人先民定义为海洋的民族,他们的生存,他们的命运,是注定向着大洋的。以妈祖女神为标识、为代表的奇特文化,是一种海洋文化的带有浓厚的尘世色彩和准宗教性的现象。张胜友在纵向的历史承传和横向的交融、碰撞中,编织着、展开着他的《闽商》图卷,显示出其深厚的历史感和历史识断...
    2010.05.17 08:43:00
  8.   休谟尝言:“巨大的欢乐比巨大的痛苦罕见得多。因此,气质敏感者经历的巨大欢乐的考验,必定会少于巨大痛苦的考验。”假如审美王国是尘世之天堂,此天堂也需背负十字架,踽踽独行,上下求索,方可达致。同理,佛家要人离苦得乐,与享乐主义所讲的趋乐避苦截然不同,因为佛家之...
    2010.05.25 08:14:00
  9. 重点出版项目。十余年来,在华东师大史学所的组织和浙江教育出版社等单位与个人的通力合作下,全体编校人员按照新的体例和目标,在喧嚣的尘世中甘于寂寞,继续广泛搜集资料,潜心编校,终得不负学术界厚望,将新编《全集》贡献于读者之前。   新编《王国维全集》共20卷,其中19...
    2010.06.08 08:36:00
  10. 的倾诉,触动你心中最卑微的感动。那种感觉无以言喻,感动来得如此纯粹如此美妙,又来得如此清新和自然,从青春布景中呼之欲出,带着未经尘世沾染的纯真。   《绽放》图书系列(朝华出版社)已经推出的两本分别以《如果时光听得见》和《开在瓶子里的温暖》为名,集结了《读者》...
    2010.06.28 08:44: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