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25538条,用时0.39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观念、进步的伦理道德、高尚的审美情趣。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斯蒂格利茨认为新世纪中国将面临三大挑战,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城市化问题。目前,江苏城市化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期,正在向比较成熟的城市社会推进。“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刘向《说苑?说...
    2009.02.17 14:33:00
  2. 对政府活动所获得的公共收入的寻租。 3、布坎南寻租层次理论的启示 这实际上昭示了这么一个道理:政府行为可能导致额外的收益,这些收益就是政府行为产生的租金;人们为了获得这些租金,就会花费大量的资源;政府行为可能导致的租金有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都会导致寻租行为。 ...
    2009.02.17 14:36:00
  3. 比较紧张,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都有可能导致民众和社会情绪的“井喷”,酿成不应有的过激行动。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给我们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
    2009.02.19 10:35:00
  4. 迎刃而解。其次,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少数地方在选任干部中不愿或不敢扩大民主,这里的领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这一矛盾,最关键的就是要消除领导者的思想疑虑,注重在增强领导者的民主素养、民主习惯、民主能力上下功夫。当然,对一些群众民主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等问题...
    2009.02.17 14:59:00
  5. 这么两点考虑,首先一部分人不会把这部分政府投入资金全部用于消费;其次,和我们的消费习惯有关,有调查显示,中国人消费倾向是53%,也就是说赚100元会消费53元,47元被储蓄。这就说明,如果发放货币,从消费习惯出发,会有大部分资金被用于储蓄等其他途径。   消费券在日本等...
    2009.02.17 15:06:00
  6. 业的思路恐怕行不通,非有非常之策不可。我认为,以下四种方式或许能够帮助解决这一棘手的难题。   一是以工代赈。当年“罗斯福新政”就是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用以工代赈的方法一举解决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失业问题。中国政府也可运用这一办法。中国计划今后三年将4万亿元投资于基...
    2009.02.17 15:13:00
  7. 前所未有的举措,但同样属于“政策杠杆”。   所谓“户籍制度文化”,是长期户籍制度之下社会权益的不合理所形成的观念。农村孩子生来就是农村户口,进了城的农村居民是“跳了龙门”;即便是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也因着经济上的差距有着身份的差异。前不久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的“讲上...
    2009.02.17 15:16:00
  8.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的生产相对过剩,社会总供给远大于社会总需求,信贷消费(按揭贷款)就是社会总供给远大于社会总需求的明证。透支未来的信贷消费(按揭贷款)虽暂时延缓了生产过剩和消费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但更加重了实体经济的生产能力过剩,也为当今...
    2009.02.17 15:23:00
  9. 迎刃而解。其次,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少数地方在选任干部中不愿或不敢扩大民主,这里的领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这一矛盾,最关键的就是要消除领导者的思想疑虑,注重在增强领导者的民主素养、民主习惯、民主能力上下功夫。当然,对一些群众民主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等问题...
    2009.02.18 14:10:00
  10.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的提法。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也可以说是一个突进。邓小平说,这个文件好,说了新话,说了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就是指此而言。 此后,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经济学家和领导干部继续进行探讨,有争论,有交锋。有人强调公有制,有人强调有计...
    2009.02.18 14:1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