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的方法指导移民,“以特惠移民,而普利全国”。他设想土地由国家收买,设为农庄,长期贷给移民。移民之初,所需的资本、种子、器具、屋宇应由国家供给,“依实在所费本钱,现款取偿,或分年摊还”。待一个地区的移民人口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授以自治权,并对移民进行民主政治...
2009.05.15 10:06:00
-
塔开始,这里便成为清初流放重犯之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向来流人俱徙尚阳堡,地去京师三千里,犹有屋宇可居,至者尚可活,至此则望尚阳如天上矣。”(佚名:《研堂见闻杂记》)这则史料足以说明当时宁古塔环境之恶劣,被流放者流放到此地后境...
2009.07.20 09:52:00
-
“现在的炭山,一幢幢造型美观的别墅拔地而起,一方方绿油油的草地如织似毯,一条条洁净宽阔的村道纵横交错,村前村后林木环绕,屋宇房檐绿树掩映。好一幅浓浓的水彩画,好一个美不胜收的家园!”我感佩于冯顺志驾驭报告文学写作的宏观纵览的手笔,如此从容大气,细微处文...
2010.10.08 08:57:00
-
写【写寫】(xiě、xiè)
“写”,繁体为“寫”。形声字,从宀,舃声。
“宀”为屋宇,是容身落脚之所;“舄”为木底鞋子,引申为移动。“寫”是把东西移置屋中。《说文 宀部》:“寫,置物也。”本义是移置、放置。
简化字“写”从与。“与”强调的是一种交换、...
2011.01.07 08:51:00
-
两年三个月零十七天完成了心血大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这幅十字绣《清明上河图》长6.52米,宽0.7米,画面上亭台屋宇、小桥流水、车来人往,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幅十字绣绣工非常精致,表面光滑平整,像画的一样,就连背面也找不到一个线头和疙瘩。画上...
2012.02.01 14:24:00
-
统时代走过来的农村人,爱植树种竹。家前屋后,莫不如此。这些竹树,一般不算名贵,但却可资生计,当然也使村落更有活力。大树底下,便是屋宇。月光澄明,天窗上、院子里常起婆娑的树影。做饭的时候,炊烟升向村落上空,低看一道道,不多会儿,便都踪影全无。天色初暗,总有家长大...
2012.10.09 10:11:00
-
人间仙境。右侧是一片丘陵,河港交叉,远山如黛。旁边一墙之隔的花园中,人们对弈、交谈,热闹非凡。而画面的中间是亭台楼阁,溪桥轩榭,屋宇朱门,苍松翠柏。画面左侧,一座木桥跨水而建。整个画面路上人来人往,远处绵延群峰,方圆百里的风光一览无余,美不胜收。在画作左上角,...
2013.05.14 09:20:00
-
月16日发表于《申报》上的《甲子暑游南京记》里回忆道:“徒步至鼓楼公园,每人纳铜元三枚,登畅观阁而纳凉焉。凭栏远眺,但见灯光闪烁,屋宇比(毗)连,全城晚景尽收眼底。加以大风劲起,凉爽无匹。且地处偏僻,幽静宜人,洵是乘凉佳处”。
依据北伐战争后追述的记录,齐燮元建...
2013.05.21 09:25:00
-
括泪水和血),毫无保留地抛洒在了城市坚硬的水泥地面;他们把他们人生中最精华的那一部分,青春,壮年,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城市高耸的屋宇楼林。
与此同时,他们还将他们的最爱,他们的希望,他们的血脉,也就是孩子,像农具一样丢在了乡下;或者像尾巴一样带在了身边。
...
2013.07.31 09:18:00
-
青州市谭坊镇高家庄的王秀云,7年来一直蜗居在一间摇摇欲坠的破屋里。长年来折磨她的,除了随时可能坍塌的屋宇外,更有那无处不在的凄楚和悲凉。自家房屋被拆,村委会却分文不给补偿;如今破屋难住,村委会“诊断”再三,给她开出的“药方”却是自己筹钱盖房。天下竟有如此荒诞不羁之...
2013.08.08 15: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