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进。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既是渐进的,又有突进。
1982年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此后,经济学家和领导干部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各种见解,出现多次交锋和碰撞。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2009.02.18 14:11:00
-
但是,从这个体制建立之日,我们就开始对政府计划管理与市场自发调节的范围进行了探讨。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以计划管理为主体、以市场调节为辅助的设想,当时的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提出的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设想,都反映出仅仅靠政府来管理经济是不够的。直到 改革...
2009.02.18 14:28:00
-
可分。这些创新包括:
1、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够兼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第二阶段,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
2009.02.18 14:28:00
-
发达地区在技术上、经营机制上给予欠发达地区以更多的支持,促进其经济增加科技含量和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给予较发达地区以原材料供给和市场调节上的支持,拓展其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空间。在此基础上,自东西梯度推进增加新的“增长点”。同时以沿桥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为中心,再逐步...
2009.03.09 15:54:00
-
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一方面要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另一方面更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把金融的市场调节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有机地结合起来。国家开发银行要加大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将开发性金融推进到农业发...
2009.03.09 14:02:00
-
业社会,农业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较低。改革开放以后,苏南在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抓住我国传统体制下放开计划外“市场调节”一块的机遇,以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迅猛兴起,农副工全面振兴,并带动了农业外的商、运、服多行业的综合发展。这是苏南以农村工业大发展...
2009.03.09 14:19:00
-
压抑人的创造性。由集权到分权的改革进展缓慢,市场力量受制于党政力量。由权威部门概括认定的“三为主”(集体经济为主,乡村工业为主,市场调节为主)的“苏南模式”一度成了江苏特别是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指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苏南,“三为主”成了事实上的“三唯一”。“...
2009.03.09 15:18:00
-
是完全正确的。
宏观计划调控滞后于市场化的危险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由传统计划经济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大,推动了中国经济蓬勃向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市场经济在发挥激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等优越性的同时,它本身固有的缺...
2009.04.27 10:04:00
-
机遇,逆势而上,共克时坚,变坏事为好事,取得更好更快的“自主式发展”,而非“依赖式发展”。
第二,中国有日益丰富的国家调节、市场调节和伦理调节的经验和手段,能确保较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只要不受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干扰,不搞什么“华盛顿共识”...
2009.05.08 16:49:00
-
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机制。充分发挥政权机构的能动作用,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使市场在收入分配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调节是以市场为信号对经济主体提供资源信息,调整其对资源的占有和利用。在市场中,处于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经济主体通过等价交换劳动产品来实...
2009.06.03 16: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