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个人是基础要素,也是根本,决定着家族能否和谐,决定着社会是否有序。《大学》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谓修身,就是推己及人、一视同仁,也即是孔子的仁人之心、忠恕之道 。这说明儒家设计的推...
2009.04.09 13:58:00
-
乱世时期,社会教育极其衰微情况之下的一种病态形式,也是察举之品评被无限夸大的畸型表现。随着国家的一统、教育的大兴、士族的衰微、寒庶人才大量地涌现,它理所当然地要逐渐淡出,而最终为隋朝一种更加合理、公正、客观、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即科举制所取代,从而完成了其由察举...
2009.06.19 11:06:00
-
生命的本质;应当追求道德高尚,即使不能成为圣贤,也应当成为君子。这就是修身的必要性所在。从这个立场出发,儒家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关于修身的方法和途径。儒家认为,圣贤或君子的境界不是一个人生下来就具有的,需要经过后天努力特别是通过修...
2009.07.31 17:36:00
-
是说,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就应该反求诸己,这就是“修身”。所以《大学》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如果一个社会有了良好的制度,再加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来管理这个社会,社会上的人都能“以修...
2009.09.30 10:36:00
-
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这番话是针对社会现实有感而发的,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诸侯混战,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孔子认为,要使社会有序...
2009.10.10 11:12:00
-
换取一人免贱。汉承秦制,奴婢地位没有下降。汉初奉行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刘邦五年(前202年)下诏:“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汉书》卷1《高帝纪下》)东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诏:“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同年八月诏:“敢炙灼奴婢论...
2010.05.14 09:57:00
-
所脱胎出来的那个社会等级--贵族之“士阶层”的胎记。孔子虽然重视文教,使过去被王官垄断、只有上层贵族子弟才能学习的典籍,成为士阶层和庶人子弟也可以学习的文化修养,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下移,揭开了新兴士阶层崛起的序幕;但在官制文、武不分职的历史条件下,他还不可能用《六经》取...
2010.06.03 11:00:00
-
”、“恢复本来面目”,遂分别成为三家修行的途径。如果选用一个词和一句话能表达他们共同旨趣的话,那就是“修身”,以及“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因为,三家皆明白,宇宙、世界、社会、人生的本质属性的呈现要靠“人”去“观想”,而人怎样来观想则取决于人的“心...
2011.01.06 09:07:00
-
光明村社区举办了“道德讲堂”---如何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修养讲座,社区干部、辖区企业代表、居民等人员参加了活动。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次“道德讲堂“活动,李老师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的内容讲解了职业...
2012.08.21 10:09:00
-
度。义是符合仁的思想道德准则,但它也强调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名分,注重义而轻视利。礼更带有鲜明的封建宗法等级特征,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同的群体适用不同的礼,严格防范越礼行事,这样就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形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智在传统文化中被认为...
2013.07.18 08: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