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孟子·离娄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
……
不一而足,中国古代人...
2009.04.16 13:40:00
-
守仁深切认识到用传统伦理约束人心的重要性。他认为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等,都是与生俱来的。不论圣人、庶民,还是强盗,人人都有良知。在他看来,良知就是天理。他说:“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卷3《传习录下》)他认为致良知...
2009.06.03 16:40:00
-
旧事》)。墨子是个手工技艺精湛的工匠,他曾作过宋国大夫,与鲁国、宋国有着比较深的渊源。
墨子是一位享有盛名的平民思想家,是由庶民上升而成的士。面对礼崩乐坏,社会失序,博学多才的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他把兴邦治国、救世济民作为最高目标,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整合失...
2009.06.19 11:20:00
-
崛起于明代中叶(16世纪),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商业发生了转型,即从以贩运奢侈品和土特产、为社会上层集团服务为主,转向贩卖日用百货、面向庶民百姓。(叶显恩《儒家传统文化与徽州商人》)从经营内容可以看出,徽商积极顺应了这一转型,引领了商业的时代潮流。他们努力推进组织和管理制...
2009.07.24 13:02:00
-
成的“英雄诗篇”——古希腊《荷马史诗》中有关道德的叙述等,对于后时代来说都属于可鉴赏性的传统美德。可实用的传统美德,一般是历史上庶民阶级在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经验,同时也包含经由道德意识形态教化而世俗化的道德心理和风俗习惯。在中...
2009.07.27 11:10:00
-
独立与富强,只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李大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阐述其伟大意义,并初步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
2009.11.02 14:19:00
-
例如,《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以及智、仁、勇“三达德”,等等。总之,通过修成“内圣”(“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来达到“外王”的目标,即通过个人人格的修养,人际关系的圆善,来达到成为“君子”、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2010.01.25 15:22:00
-
其实,元杂剧是“万人糕”,是多层宝塔,不管塔顶是谁耸立,都并非仅只今之所见署名的某一作者。杂剧的最初形态当是框架式的,敷演士庶民众喜闻乐见、早已流传的故事,靠艺人口耳相传加以承续,后经书会才人参与整理加工或者创作,才渐有剧本流传。北宋时期,教坊就罗致才人编写杂剧...
2010.04.14 11:15:00
-
高帝纪下》)东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诏:“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同年八月诏:“敢炙灼奴婢论如律,免所炙灼者为庶民。”这些都说明汉代奴婢身体权获得了较高重视。
魏晋南北朝时期,奴婢的法律地位急剧下降。曹魏时恢复了对官奴婢的黥刑,黥其面以示...
2010.05.14 09:57:00
-
者称为“太学生”。所谓“国子”是指公卿大夫的子弟。晋朝时规定,只有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才允许进入国子学,而太学则是六品以下的子弟与庶民优秀子弟的求学之所。乡学始于西周,是地方办的学校,与国学相对。乡学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有小学、书馆和义学。小学是古代的蒙学,开始...
2011.01.06 0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