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给年轻教师一个“沉”下来的时间。另外,关爱型的学校应当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自由学术的空间,从发展的角度培养年轻教师,不随便给人贴“庸才”或“优才”的标签。信任和期望是最好的激励,同时也是对教师学术生命的真实关爱。
组织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其成员的合作程度,“共同建...
2010.05.21 13:57:00
-
边扫来扫去,视野不够开阔;二是“下视”,目光不喜欢往上看,优秀拔尖的总觉得不顺眼,不好把握。武大郎开店挑矮个,“白衣秀士”入伙选庸才,这里边,有私心、私利的桎梏,也有人才观念上的封闭短视、陈旧落后等问题。
“天下未尝无才,患所以求才之道不至”。用好用活人才,...
2010.06.03 10:33:00
-
础教育毫无针对性、差异性的教育模式,又何尝不是对许多受教育者灵性和思想的禁锢,使得他们早早地失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成为不可救药的庸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受教育者对于私塾教育的需求是一种权利。如果家长和孩子不满意现行的教育体制,却由于法律禁止无法得到其他...
2010.06.13 08:43:00
-
古文,让人偶尔发现了“另类”,偶尔看到了教学大纲和标准答案背后的真实个性的生态。我们应该给这样的“另类”多些鼓励,多些“出路”。毕竟,我们社会特别是在研究领域,不仅需要“健全人格”的通才(因此也是一定意义上的“庸才”),也需要天分兴趣使然的偏才怪才。(西门观雨)...
2010.07.02 08:34:00
-
为这些学生提供至少4年的精细培养,其所需精力和财力要比招生时多得多。如果认为只是把好学生招进来就万事大吉了,那人才有可能慢慢变成庸才。
据《南方周末》的报道,2009年出炉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
2010.07.05 08:37:00
-
个名头,就无视其背后那些成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我们的媒体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棒杀高考状元和培养他们的名师名校,而是如何避免各行业的庸才当道和“武大郎开店”,给中国的人才资源以最佳环境。
无原则地追捧状元毫无意义,但培养拔尖人才的道路却不能不走。2001年,日本提出50...
2010.07.07 08:39:00
-
于脸面,有关系和背景者,也大开绿灯,“历炼”统统豁免。其实,这是有害于人才成长的。在此种环境下催熟的人才,一旦失去庇护,有可能连庸才也不如。
几千年前我们的孟老夫子都清醒认识到了,可惜我们却并不理解,墨之淡然。我们在人才观价值上的迷失,就是对传统文化精华部...
2012.08.06 13:29:00
-
是高管或者是能决定企业命运的核心管理层,从旁观者、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并不都是工作能力非常强的人,有时候,很多老板身边的人,都是“庸才”——单纯从能力上评价,并不是行业或者业界最优秀的人才,从专业角度上来评价,可能就是个能力一般般的人才。很多老板们,往往爱用这些...
2012.11.01 15:19:00
-
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说,公务员考试不同于选拔副处级、副厅级领导干部的考试,它选拔的是主任科员以下的普通公务人员,可以说是一种选拔“庸才”的考试。请注意,这里的“庸”丝毫不带有任何贬义的色彩,这个“庸”字是平和中庸的意思,“庸”不代表不优秀。实际上,在我的印象里,...
2012.11.02 13:33:00
-
有德有才是人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最危险。社会上特别是老百姓,普遍认可一个道理,就是以德服人。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从历史上看,从各行各业看,凡事业有成者,在做人上多数都是过关的。在农村牧区,老百姓看人最朴素、最直接,最看重的是你的为人怎么样。因此,大...
2012.02.03 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