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于尊崇礼义,所以克制自己的欲念而恢复仁、善,也意味着个人行动回归礼义。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人无法自觉地克服欲望,必须依靠外部的强制力量,惩罚、规训人们遵从礼义规范。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人性之所以为恶,是因为“人生而有欲”,这种欲望...
2009.04.09 13:58:00
-
须构建多方面协调、合作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深圳市的探索是:
第一,建立人民调解与司法诉讼的衔接机制。人民调解的一个突出缺陷就是其强制力不足,甚至有学者认为“调解协议对当事人没有拘束力和执行力是人们不愿意利用调解制度的根本原因”[xxviii]。因此,调解与诉讼有效衔接机...
2009.04.09 13:58:00
-
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
2009.05.08 16:44:00
-
并制止危害社会现象的发生。社会监督的这种威慑力来自它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转化为权力监督,比如通过举报、揭发违法、犯罪行为而转化为具有强制力的司法监督,或通过发表评论或看法而将个别监督转化为舆论监督等等。
在汶川特大地震救灾和重建资金与物资管理中,社会监督机制在与国家...
2009.05.12 17:29:00
-
间确实存在一种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该图的两端具有明显的特征:一端是以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利益分化不太严重,因而国家强制力度较弱。另一端则是以意大利、马其顿、葡萄牙等南欧国家为代表,这类国家利益分化严重,与此同时国家强制力度也高。处于这两个极端中间的...
2009.06.02 14:09:00
-
善改进领导作风机制,解决个人主义、好人主义、奢侈浪费和“五多”等问题。所谓“用”,就是要依法办事、依法指导。这是充分发挥法规制度强制力和根本性作用的重要要求,也是增强工作指导科学性的重要前提。要坚持按照法规制度决策指导,下发指示、部署工作要有法规制度依据,协调办...
2009.06.22 10:16:00
-
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自觉,以“道德自律”精神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节人际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又重视“法治”功能,即通过国家的刑法,以强制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两者相辅相成。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009.07.02 11:18:00
-
立法程序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将其转化为法律规范,但严格来说二者有着明确的界限。法律规范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而道德规范是在通过舆论、习俗和信念的力量来保证人们遵守的行为规范,不同阶级、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道...
2009.08.24 14:30:00
-
有的政治权力的存在,甚至并不重视自己是否拥有政治权力。现实生活中人们看重的是另外一种政治权力,这就是只能为少数人所掌握的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这可以说是狭义上的权力,它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政治权力同国家职位紧密相联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就变成了少数人的职务行为,权力...
2009.08.26 14:32:00
-
时,才通过立法,以法律形式来确定和巩固实践的创新成果;或是在创新的社会实践中出现了严重问题,难以继续向前推进而迫切需要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排除障碍时才不得已进行某种立法,使立法缺乏预见性和超前性,滞后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另一方面,过分强调政策的作用,轻视法律的效能...
2009.10.19 1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