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人类生存容量急剧缩小,因而导致各国社会矛盾趋于激烈。具体表现就是各国的抗议活动、群体性事件发生频次增加。比如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多个地方出现了示威游行活动。俄一家调查公司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意率已经达到39%。最近在法国巴黎爆发了250万民众...
2009.02.27 14:48:00
-
斯经历了一个长达8年的经济复兴时期,来势之快令世界震惊。在这个过程中,缔造了这一切的普京成了俄罗斯的民族英雄,他的业绩被认为堪与彼得大帝相比。还在他仍然年轻健在并当权的情况下,他已经成了一个神话。
对发轫于美欧的金融危机,沉浸在辉煌中的俄罗斯最初并未过于在意...
2009.04.01 09:16:00
-
大人民群众的认同,而且得到国外不少有识之士的肯定。例如,美国运营资产长话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及前总裁、《纽约时报》等多家报刊的撰稿人彼得·巴恩斯,在2007年10月为其《资本主义3.0——讨回公共权益之指南》一书中文版序言中写道:“较之美国,中国有两个优势:其一,中国加入自...
2009.04.01 09:43:00
-
彼得·圣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第五项修炼》作者):面对金融危机,仅仅说“应对”是不够的。比“应对”更重要的是,企业应该借此机会重新定义自身的基本战略。诚然,面对当下的经济压力,短期的应对也许是必需的。但是,当我们面对诸如气候变化、能源、废料排放、水资...
2009.04.07 16:01:00
-
在组织管理当中,既要防止支配大量资源的权力被滥用,也不要低估了并不大的权力无限扩张所带来的危害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熊彼得以经济学家的语言这样定义“权力”:权力即对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如果我们把特定组织中的资源视为一定的量的话,那么权力的分布一般来说越往高层...
2009.04.27 09:16:00
-
是“中美共治论”。该论调认为,应当让中国与美国分享治理世界的责任,让中国充当美国霸权的帮手。美国《外交》季刊2008年7/8月号刊登了彼得森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题为《平等伙伴关系:华盛顿应如何应对中国的经济挑战?》的文章。该文主张美国同中国组成两国集团(G2)...
2009.05.13 10:10:00
-
维新,实行君主立宪,所以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还是应该向自己的敌人——日本学习。于是,1898年康有为连续进呈了三部著作给光绪帝,即《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和《波兰分灭记》。通过这三部书,论证了师日变法的必要性,实现了“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
2009.07.23 15:44:00
-
不断拓展,学术队伍迅速膨胀,学术派别日趋细化。
关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流派,得到国际政治学界公认的划分是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家彼得·豪尔和罗斯玛丽·泰勒于1996年共同发表在英国《政治学研究》杂志上的论文——“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所提出的三分法,即理性选择制...
2009.07.28 14:25:00
-
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应对这一系列变化和考验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彼得·圣吉认为,在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很容易出现组织的“学习智障”。所谓组织的“学习智障”,就是组织不学习,无知者不知变,知识陈...
2009.10.20 15:05:00
-
〔17〕郭媛丹:《2007年贪官平均年龄53.3岁 涉案金额1年增3倍》,《法制晚报》,2008年2月18日。
〔20〕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首先提出,也称“木桶效应”或“水桶原理”,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
2009.10.22 1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