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间信仰中的考验心志观念,其目的和旨归都是以成仙为最终彼岸的,而这又恰恰切合了晚唐道教转型时期社会心理中无所归依的精神状态,为人们的心灵和肉体都找到了一方可以依托的家园和可以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流动...
2009.02.18 14:25:00
-
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
2009.02.19 10:06:00
-
发言,同大家一起讨论。他说,哲学社会科学和新闻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李长春希望社科界和新闻出版界委员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
2009.03.06 14:59:00
-
老师的一篇文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老师吗》后,我陷人了沉思,心中有话不吐不快,心中有愤不喷涌不行,心中有情不抒发不足以慰藉心灵。
我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不全是校长,不全在老师,而是执掌教育大旗的教育当局的领导。说这话是不是更极端了不是吗某些...
2009.03.09 15:51:00
-
观。现实生活中的荣辱错位,是某些党员干部作风败坏、文化生活情趣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荣辱观错位,就是在一些人包括某些领导干部的心灵深处,本应为耻的东西,却以为荣;本应为荣的准则,却不以为然。这种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的价值标准和生活观念,无疑成为作风败坏的温床。...
2009.04.02 13:09:00
-
快,且比较稳妥和搞得好的特点。西藏的农奴和奴隶,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内受封建的三大领主残酷的压迫剥削,以及各方面的愚弄和欺骗,心灵长期受压抑,往往敢怒而不敢言,稍有反抗,即遭镇压。和平解放后,在党的政策和进藏解放军、工作人员模范行动启发影响下,群众中萌发起的改革思...
2009.04.02 13:23:00
-
而是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秉持的情感原则和价值取向。
综而言之,所谓仁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意思:首先,仁是内在的道德修养,也是个人心灵自我遵循的一种价值实体,就是善 ;其次,仁是人际互动必须遵从的、体现的价值准则,即惠爱。因此儒者强调的仁、善等个人修养,是社会秩序...
2009.04.09 13:58:00
-
处其中,能够知道自己该如何适从。实际上就是要切实实行竞争的机制和奖惩的机制。竞争出活力,奖惩有动力。这是能够触及灵魂深处并且引起心灵感应的关键所在。现在的问题,恰恰是竞争的机制和奖惩的机制“徒有虚名”,“名不副实”,因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相比较而言,...
2009.04.15 14:41:00
-
民争利。
社会发展不同于经济增长的轰轰烈烈,有很多眼见到的成果和可统计数据。社会发展往往须积潜移默化之功,它更多的落脚在人的心灵净化上,为此也可能需要历数代人累积与传承。更广泛地来说,社会发展还表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类活动与资源供给间的和谐相处及其可持续...
2009.04.20 10:41:00
-
自律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要坚持和完善廉政党课教育制度,建立和完善廉政谈话和警示谈话教育制度,利用反面典型的警示不断震聩灵魂,从心灵深处常思不廉之害。四是“危机感”教育。在廉洁自律问题上要有“危机感”,廉洁不是永恒的,它会随着地位、环境、自律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2009.04.22 15:1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