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215条,用时0.01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式的消失以及商业银行和房贷机构被政府大规模托管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说明金融机构并不能为了切身利益而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管。其集体非理性行为不仅导致了自身毁灭,也产生了必须由全社会承担的系统性风险。但监管过严又会窒息创新并阻碍市场所应发挥的功效。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
    2009.02.27 14:48:00
  2. 解释群体行为的社会学理论——“价值累加理论”(Value-added theory),分析造成群体性事件发生所需的社会条件。斯梅尔塞认为,所有的群体性行为、社会运动甚至革命的发生,都是由6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      按照斯梅尔塞的观点,这些因素孤立出现的时候也许并不足以导致...
    2009.03.09 13:38:00
  3.   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实践主体自觉的理性行为,不仅有认知方面的要求,不仅需要知识和智慧,而且内涵着如何促成科学发展的价值信念。这种价值信念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必须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2009.03.12 14:51:00
  4. 兑现宪法中规定的权利。另一位学者根据过去10多年的发展经验,归纳出七个方面的公民权利意识增强的现象。它们包括:(1)针对政府的体制性行为的诉讼案件越来越复杂,关联性越来越强,并且集体性案件不断增加;(2)围绕与宪法有关事情的讨论日益激烈;(3)法律积极分子、普通公民以...
    2009.06.02 13:46:00
  5. 行”、“不正当的夫妇关系”、“性欲冲动”等,进而能够造成“道德感底融合”,是“养成男女间性的道德的顶好的法子”。控制性本能,规范性行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论战双方以维护性道德作为思想进攻和防御的武器,达到了他们策略手段的制高点。   三、社会生活的变化   婚姻...
    2009.06.03 16:40:00
  6. 当舞弊成为一种交易,助考成为一种职业,行为更具规模化时,舞弊已超出个人道德范畴,转变为对社会关系、其他社会成员利益产生损害的社会性行为,产生了社会危害性,应纳入法律范畴进行调整。建议尽快制定考试法,预防、打击和惩治考试舞弊行为,改变处理考场作弊无法可依的局面,同...
    2009.06.19 14:39:00
  7. 和优劣之处。而它们的共同点可以归结为:制度因素是社会分析的最佳出发点,制度为人们的行为创造出大量的调节性规则,将制度视为人们意图性行为的限制因素。有学者进一步把新制度主义的共同特点归纳为5个方面:一是强调行为背后的制度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循此而追问制度的长期效率及其...
    2009.07.28 14:25:00
  8. “非常必要,是对传统舆论监督的有力补充”。   国内外网络反腐已呈现官民互动良好局面   目前,国内外网络反腐已经跨越了单纯的自发性行为阶段,呈现出官方与民间力量互动的局面。从国际经验来看,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广大民众,任何一部分都无法独立地战胜腐败。治理腐败的过...
    2009.08.10 10:37:00
  9. 际治理规制一方面还远远不尽完善,另一方面也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四是全球治理的三类主体都没有足够的普遍性权威,用以调节和约束各种国际性行为。五是各主权国家、全球公民社会和国际组织各有自己极不相同的利益和价值,很难在一些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上达成共识。六是全球治理机制自身...
    2009.10.12 14:27:00
  10. 虑对社会风险的承受力小,一旦出现一些特定情境和事件,社会焦虑就极易转化为狂热的冲动情绪,且极易受情绪感染,从而致使社会成员的非理性行为,形成连锁反应,演化为社会危机,引发大的社会动荡。正如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斯在“J曲线模型”所指出,当期待满足与实际满足之间的差距超过...
    2009.10.22 10:2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