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8480条,用时0.05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从目前这一轮旅游券或消费券的发放效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处理好,否则,旅游券或消费券的发放就可能成为一种形象工程或被商家恶意利用,无法达到刺激内需的效果和预期目标。甚至这种政府主导的刺激内需的初衷,很可能会被一些“黄牛党”利用,他们会抓住大众更为渴求现...
    2009.04.28 14:53:00
  2. 论环境很可能会造成根本性的伤害。   也许,有人特别是一些身上有毛病的领导干部们会高谈阔论,网络需要文明的环境,但实行实名登记防恶意评论显然不可取。言论是自由的言论,上网者,往往是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一些看不惯的事情,就想到网上发一些牢骚,或奇谈怪论,或揭露社会上...
    2009.05.15 09:54:00
  3. 行为,或是借助他人名义登记为相关财产的所有权人,民事法律上的形式要件不能成为没收财产刑得以实施的障碍。实际上,民法通则就规定有“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等无效民事行为。当然,司法机关在甄别这些财产属性时,一定要坚...
    2009.05.18 10:23:00
  4. 简单理性的要求都不能实现,实现科学发展根本就无法谈起。但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有违简单理性要求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1)恶意违法。明知自己的做法违反宪法和法律,却明目张胆,毫无惧怕。如违法拆迁。   (2)强词夺理。明知理亏,却以势压人,无理强辩。如“房...
    2009.05.21 13:52:00
  5. 信用村、信用乡镇、金融生态县(市)为载体,努力构建县(市)、乡镇、村、农村金融机构、农户五位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坚决制止和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减少贷款人的道德风险,依法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三是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把民间借贷引导到规范发展的...
    2009.05.26 10:33:00
  6. 词汇:公共。   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究竟该以哪种方式,何种态度来探讨类似事件。按照作者的思路,国内知识界普遍陷入了争抢话语权而恶意阐释的困境,派系的划分,语义的偷换,乃至知识本身的虚妄,让我们难以平静下来,以十足的理性来探讨此类问题。但是,我想问的是,到底谁能...
    2009.06.04 13:01:00
  7. 到这儿,又是胡萝卜又是大棒的,其矛头指向的都是保姆一方。现在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上述办法都有一个潜在的假设前提,即东家不会恶意违约,所做出的承诺都会兑现。这一假设与现实世界显然是有差距的。我们怎么能够相信保姆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而东家都是一诺千...
    2009.06.08 11:31:00
  8. 腐败交易。在建设工程招标和政府采购中,一些承包商、供应商与业主单位、采购单位领导、招标采购管理监督机构有关人员、招标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搞假招标,甚至操纵整个招投标过程。   “病症”五:提供虚假司法鉴证,使司法腐败获得“技术支持”。对一些不法分子和腐败官员来...
    2009.06.17 10:29:00
  9. 化了群众,本来大家都是来听讲座的,现在要评美女还要评帅哥,然后听完这个课后美女发20万元钱,帅哥发10万元钱。“斯恶矣”这个绝对就是恶意,第一是破坏了平等性,第二引起了竞争性,第三引起了虚荣心,第四引起了利害心,第五如果这个规矩以后有了,上海图书馆每次举行讲座都评...
    2009.07.23 15:50:00
  10. 传播。江苏省人民医院艾滋事件就特别典型,开始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说一个医药代表感染了整个心外科的医疗小组,后来被证明是一个网友的恶意造谣。在有关政府部门工作下决心介入调查之后,所有的谣言就不攻自破。信息公开也可以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提升公信力。汶川地震以后,全...
    2009.07.23 16:04: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