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95条,用时0.0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社会文化是一个特定的学术概念,是指外在的社会生活与其内在的观念意识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社会生活是人们为了维系生命和不断改善生存质量而进行的一切活动的总和,观念意识则是人们面对社会实践,通过思维活动而形成的思想观点。社会生活与观念意识在不同的时代所反映的具体内涵...
    2009.06.03 16:40:00
  2. 为集体意识或共同意识。涂尔干还指出,如果一种行为触犯了强烈而又明确的集体意识,那么这种行为就是犯罪。笔者认为,这种集体意识或共同意识之所以不能被冒犯,是因为它承载了社会的正义,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被奉为评价社会行为的是非标准。所以它是客观的,不以个别人的情感意志为转...
    2009.06.18 16:32:00
  3. 00欧元的欧共体内,伴随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的不断加深,民族国家的权力日渐缩小,超国家的世界主义普世伦理思想正在逐步渗透到人们的道德意识之中,这里的民族主义伦理已经处在日渐消弭的阶段。此外,民族主义伦理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所处的阶段不同,其所发挥出的社会作用也千差万...
    2009.07.28 14:23:00
  4. 倡廉舆论氛围。   营造反腐倡廉的社会心理氛围机制。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社会心理氛围是一种软环境,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意识之中,从而形成心理调控机制,主导着人们对腐败的认识和反腐败的态度。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传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受到冲击,与市场...
    2009.07.29 13:27:00
  5. 了2-3岁,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每年以超过100%的比例增长,14岁以下青少年犯罪的增长率更是超过前者的一倍以上。我国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之淡薄令人吃惊。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的准则是: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各得其所。第三世界国家移植西方民主制度没有...
    2009.10.23 11:22:00
  6. 语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东亚,受日本的影响(例如梁启超想办的《国学报》),转变了它“朝廷太学”的教育机构及制度性质,成为国家意识之下的新产物。   由“一国的学术文化”而相应出现“国故”、“国粹”、“国渣”等等褒贬不一的词汇。对“国学”一词的质疑或拥护,显示了...
    2009.11.17 10:22:00
  7. 的精神之“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屡经坎坷而不衰、身负重压而不垮,追根溯源就在于,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传统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之中,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发挥着维系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作用。这种精神之“根”体现为三个不同层次。其一是伦理道...
    2009.11.18 16:18:00
  8. 的评说,虽然只有三言两语,倒像是“经”,够人琢磨一阵子,可谓言简意赅,朴实中肯;可惜的是,大量精彩的来自观众的热诚点评,难以见诸报刊。因此,我们的电影人,不论在创作构思起始,抑或在影片创作过程中,乃至在创作完成之后,实在需要把与观众的交流纳入自己的自觉意识之中。...
    2010.01.08 14:38:00
  9. 活动时,很少见到交通警察,但非机动车行驶和行人始终都能做到各行其道,遇“红”就停,见“绿”才行,靠的就是“自我约束”。人们的自律意识之所以这样强,在与当地人交谈中,得知一是宣传,社区里每季度都会举办交通安全讲座;二是惩罚力度大,法律明确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对负有...
    2010.01.14 10:03:00
  10. 审美意识”乃是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所谓对象、个别事物之存在本身“是什么”,已经不再滞留在人的考虑和意识之中。对立物消逝了,自我得到了充分的自由。黑格尔在《美学》中说:“从理论的关系方面看,客体(按指审美意识中的客体——引者)不是仅仅...
    2010.03.01 15:07: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