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员和设备配置,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
2009.04.07 15:22:00
-
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提高到不低于20元,对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健康检查,慢性病、传染病防治指导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持实施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疾...
2009.04.09 14:19:00
-
当时的初级卫生保健主要是指对一些传染病的控制、预防,现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化了,疾病谱也随之改变,出现了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肿瘤等成为多发病,这些病的诊疗手段都不是原先的初级卫生保健内容,需要很多新设备,供需之间的矛盾就非常大,原来...
2009.04.20 10:41:00
-
而不是单靠行政强制执行。
5、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由于人口老龄化,各国的疾病谱由传染性疾病向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转变,加之医疗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昂贵的CT扫描、核磁共振、器官移植等高新技术,各国医疗费用支出一路飙升。经合组织2007年的统计数据表...
2009.04.27 09:32:00
-
多人看不起病。美国的医疗服务尽管以市场为基础,但财政的负担却并不轻。许多无医疗保险的人通常采取的做法是用急诊的方式看常规病,或把慢性病拖到退休之后,这给政府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体制实践来看,无论是更多地靠政府,还是更多地靠市场,最后...
2009.05.04 11:12:00
-
的原因,一是国家在人民健康需求上投入少,医疗卫生设施欠账多;二是人民群众缺乏医疗卫生知识,有病不早治,使小病变大病,急病变慢病,慢性病人数有增无减,加重了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22654.368元,人均住一次医院的费用为5058元。这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健康的...
2009.06.30 15:47:00
-
调新农合相关利益主体利益的新农合制度,政策目标定位是“保大病”,利用合作互助形式缓解大病致贫。但是,在制度运行的现实中,农民患小病和慢性病的概率和频率达到80%以上,这些“病”不需要住院,因此,也就无法报销或从新农合中得到补偿,导致可持续的“积累性贫困”。同时,据有关学者的...
2009.09.21 14:14:00
-
金的运用,可以按比例划分为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两大部分。医疗保险金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基本医疗统筹问题,解除参保者一生住院和重症慢性病的后顾之忧;二是工伤保险问题,根据事故责任,个人、医保与单位按比例分摊负担;三是生育保险问题,为生育妇女全额报销一次生育费用。医...
2009.12.03 11:30:00
-
办理了低保手续。现在,何老汉逢人便说:“我这辈子虽然没有儿女,但秦站长比亲儿子还好啊!”
六组村民唐荣生已70多岁了,患有多种慢性病,大便经常干结不通,儿子打工在外,媳妇服侍又不太方便。每次老人腹胀难忍时,只要打个电话或托人捎个信,秦悌宏准能及时出现在老人的身旁...
2009.12.08 13:49:00
-
资助的贫困生手中。
正是有了责任与爱做动力,姜士国人生的每一步才格外坚强有力。在单位,他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很快成为业务骨干。长期的操劳和艰辛,使他患上了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但他从未说一声苦,说一声累,依旧忙碌于事业与家庭之间。奉献之花开的格外灿烂美丽。...
2009.12.09 10:4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