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代表着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是同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对立的。
我们知道,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他的“新思维”,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主张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他提出反对所谓“垄断理论”,要“使...
2009.03.31 10:12:00
-
情况下,在所谓加快“改革”的过程中土崩瓦解,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发生了苏联共产党的蜕变并放弃了对国家及改革的领导。苏联解体15年之后,戈尔巴乔夫在谈到苏共垮台时说的一番话发人深省:“我深深体会到,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在这里,...
2009.04.01 09:43:00
-
势力最害怕的,恰恰是我们最成功的地方。
苏共下台、苏联解体从反面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如果放弃四项基本原则,必然会导致失败。当年戈尔巴乔夫搞的改革,正是由于“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
2009.06.12 10:32:00
-
所谓“网商”,是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博士丹尼尔·戈尔曼的理论类推而出的,概念上与情商、智商以及刚刚提出的“生态商”相似。但用智商等诠释“网络事件”中一部分人心理觉得过于宽泛,细化为“网商”,衡量他们对网络环境的适应力更为贴切。或可以说,有些人的情商(把握情绪能...
2009.06.24 13:55:00
-
:跨过桥梁、跨过高山、跨过原野,众多男女老少手拉手牵在一起,组成一条蜿蜒不断的人链,要求脱离苏联获得独立。这个镜头确实令人震撼。戈尔巴乔夫当年就是看了这个镜头后,同意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他没有想到,苏联的解体从此开始。
台下军官们对爱沙尼亚军官的讲述一片叫好。...
2009.08.10 10:28:00
-
1.开展党内民主必然面临风险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苏联共产党盲目推行民主化,最终陷入了政治困境,导致了苏共亡党的严重事件。戈尔巴乔夫关于发展民主的指导思想是根本错误的,首先,戈尔巴乔夫打着“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的旗号,主张思想多元化,否定了马...
2009.08.21 10:58:00
-
曲折折的发展过程,它的兴衰与演变,它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地位与作用。它如何成为沙皇时代的国教,它在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当政时的沉沉浮浮的局面。
《俄国宗教史》一书中关于各种宗教有很多精彩描述,写得有声有色,令读者茅塞顿开。
首先,宗教...
2009.08.24 10:23:00
-
国成为一个突出现象。在华盛顿的K街和纽约的华尔街,学者大可闲坐渭水,直钩垂钓,不愁无“举烛”之机。人们熟知的基辛格、奥尔布赖特、戈尔和赖斯等政治家,以及国际关系学界之外不大熟悉的约瑟夫·奈、斯蒂芬·克拉斯纳等理论家,都是风水流转于政学两界。扎卡里亚等不在其位却专...
2009.09.10 11:08:00
-
印度在1947年取得了独立。在她争取独立的过程中,许多民族运动的领袖都把印度的传统思想作为一种精神武器。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印度思想家戈尔瓦卡就提出:印度必须建立强大的印度教国家,他特别强调“印度的文明是印度教的文明”。1985年国大党的“诞生是印度民族团结和复兴的标志...
2009.09.30 10:36:00
-
的历史中,繁荣都离不开开明的强势政府。不同于美国主张的“政府是必要的恶”,中国的变革由一个开明的、致力于发展的政府所领导;不同于戈尔巴乔夫,他放弃了旧体制,结果却发现自己的帝国轰然崩溃,邓小平把中国的旧体制从追求乌托邦转化为追求现代化。尽管有缺点,这个体制却有...
2009.10.10 10: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