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2319条,用时0.0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对阿多诺、阿尔都塞、卢卡奇、施密特等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一手文献,着力于真实历史语境的剖析,把握其理论逻辑和主旨所在。从而完成对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实现研究范式的全新建构。4.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握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问题...
    2009.03.07 19:49:00
  2. 央行通常会提高利率。当初,为了防止资本外流,东南亚国家政府采取了提高国内利率水平的措施。但是,提高利率会导致借款者违约率上升,造成对银行的挤兑,导致银行危机,同时固定汇率的可信度会被进一步破坏。      对中、东欧国家而言,为应对危机也采取了升息的措施。例如,...
    2009.03.09 13:18:00
  3. 虚幻的陷阱。日本学者伊藤诚在谈到世界现状的时候曾经说,“世界史正在迎接着一个幻灭的世纪末。幻灭波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伴成对的理念的双方,它正在抹杀创建历史未来的主体意欲。在即将来临的21世纪开始时,可以期待什么呢?应该说,幻灭的世纪末是历史的危机、主体...
    2009.04.07 15:12:00
  4. 谓的争论。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来自左右两个方面有关改革实践及其理论的争论就始终没有中断过,但这些争论在根本上都没有构成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干扰,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一条基本方针,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搞无谓的争论。其...
    2009.04.15 15:02:00
  5. 决人性论问题的深层次的文化资源长期被遮蔽了。或者说,在中国哲学文化形式下,这些深层次的文化资源很难以“哲学问题”的形式出现,以构成对“人性是什么”的具体观念的前提追问。   中国人性论思想史中的文化资源,所承载的内容与意义绝不止于“人性是什么”的具体观念。   ...
    2009.04.16 13:40:00
  6. 术、高工资”经济相竞争,最终会在经济上打败美国和西方。因此,中国的威胁不仅甚至主要不是军事上、安全上的,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会造成对美国人福祉和生活的根本威胁。   三、主张与中国合作的“中国机遇论”   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论调中间,也有一些战略人...
    2009.05.13 10:10:00
  7. 通过认同的力量所形成的软治理,实际上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影响国家治理所必需的组织和制度的建设。因为一种认同的形成对于治理来说具有双重效用:一是提升了认同对象(如公共权力、国家制度和公共部门)的合法性基础和权威力量;二是强化了认同主体(如公民)...
    2009.05.14 10:45:00
  8. 比较重要。一直以来,包括现在,我们对民主存有偏见。我是一个研究政治学的人,觉得自己有责任来纠正这些偏见,以求最大限度地在社会上达成对民主的一种共识,没有这样一种共识,民主的推进就会相当困难。我认为在民主问题上我们起码应当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共识,即建设一个民主、富...
    2009.06.02 13:56:00
  9. 祝愿新生一代健康成长,永续香火的意思。包括上坟祭祖的仪式,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对生命的重视,尤其是对生命延续的重视,再演变成对活着的生命的重视。这种文化本意,在清明节是慎终追远,寻根续脉;在端午节是避邪驱瘟,健康防疫;在中秋节是当空赏月,祈盼团圆。这说明...
    2009.06.02 14:24:00
  10. 美元的汇率)产生压力,客观上抵消了中国的部分刺激出口措施。如果中国进出口的不均衡状况继续下去(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将会持续构成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这恐怕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另一方面,有关人民币的“两个汇率”问题——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有效汇率...
    2009.06.08 11:0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