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907条,用时0.02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为主体,推崇仁敬、正义、诚信、辞让、慈孝,在此基础上,新型的礼仪文化更为注重民主与文明。一般而言,礼仪文化的内容有三个来源:一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所包含的传统礼仪文化资源;二是当代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三是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现代礼仪文化既要继承中...
    2009.02.23 10:08:00
  2.   梅花鹿除了是一种长寿的仙兽,代表着人们祈求长寿的愿望之外,在古代民间百姓的心中,梅花鹿还代表他们心中隐藏着的另外一个愿望。在我国古代,官吏的薪给通常被称为俸禄。“鹿”字恰好与“禄”字同音,因此古代的百姓就用梅花鹿来隐讳地表达出他们求官求财的愿望。梅花鹿成了人们...
    2009.03.09 15:22:00
  3.   圩田开发是历史上人与自然互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治田治水实践中创造的农田开发的一种独特形式。圩田开发一方面适应了长江下游地区水乡泽国的地理特点,使大量沿江沿湖滩涂变成了良田,促进了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圩田开发是对自然地理地貌的一种...
    2009.04.20 11:08:00
  4.   朱熹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钟情于教育事业,不断继承和丰富前人的教育经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对如何读书和做学问,有着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朱熹认为,读书做学问即“致知力行”。他说:“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之谓学,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之谓习。”(《...
    2009.04.20 11:08:00
  5. 确立自觉的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焕发当代人维护和建设自己精神家园的权利与责任意识,提高“共识、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将我国古代文化传统当作民族精神唯一来源的倾向,不能切实充分地体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状况   已往的研究中,存在着只将我国古代文化传统当作民...
    2009.04.22 14:43:00
  6. 的认同感,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儒家经书在今天仍然值得研究,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当然,并不仅仅是儒学,我国古代的“百家之学”,特别是道家学说,也有它自身的价值观。正因为如此,在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研究中华...
    2009.06.02 14:24:00
  7.   南方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一条纵贯川滇两省,连接缅、印,通往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的古老国际通道,它和西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同为我国古代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对于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从上世纪初就已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
    2009.06.02 14:24:00
  8. 文明”,“地球上的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就达到了一种和谐,就会出现持久而稳定的‘和而不同’”。   而“知行合一”作为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命题之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在其著作《传习录》中提出来的。“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功夫”,可见,他所谓“知行合一”是指知中有...
    2009.06.08 11:31:00
  9. 要的启示作用和传承意义。   一、传统“天人合一”思   想对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它是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伦理思想,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表现为传统的环境伦理观。同时,由于中国传统礼法关系的特殊性...
    2009.06.22 10:37:00
  10.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贤哲对“天人关系”、“人地关系”不仅有深刻的认识,提出过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并且以其指导人们的实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
    2009.06.22 10:37: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