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550条,用时0.02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春秋战国550年,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大调整的一段时期。很多仁人志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提出了构建理想社会的看法。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是这场文化运动的先驱者。然而,孔子的理想并没有得到顺利的展现与实践。尽管他踌躇满志,但最后也不得不转而以教育著书的...
    2009.03.16 15:48:00
  2. 基后,一方面宣称是“受命于天”,另一方面还要以远古血统证明自己是华夏民族嫡系,以正统居之。否则,“名不正,言不顺”。早在先秦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的国君无不以炎、黄二帝血统的继承者自居,甚至诸侯联姻都要讲究“姬”(黄帝以姬水成)、“姜”(炎帝以姜水成)二姓。早在...
    2009.04.01 09:47:00
  3.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秦国杰出的政治家,他任丞相,先后辅佐秦庄襄王(异人)和秦王嬴政十几年,富国强兵,使秦国保持强盛的势头,把东方六国远远甩在了后面,统一天下的大幕即将拉开。   然而,风光无限的吕不韦并没有圆满地走完人生之路,公元前235年,吕不韦被迫自杀,默默地...
    2009.04.02 13:09:00
  4. 谋生,但矢志自学。他早年的《先秦诸子系年》被陈寅恪称为“极精湛”,“自王静安(国维)后未见此等著作”,顾颉刚则称赞其为“民国以来战国史之第一部著作也”。《刘向、刘歆父子年谱》以论证完整的二十八个不可通驳倒康有为的名著《新学伪经考》。西南联大时期的《国史大纲》采...
    2009.04.02 13:26:00
  5. 从而能够有效和合家族,由家族而邦国、天下,推动社会的良性互动与有序运行。   关键词:儒家 仁 礼 社会运行 社会秩序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发展,出现了孔孟老庄等大哲,形成了诸子百家等流派。不过这一时期是典型的乱世,诸子百家、孔孟...
    2009.04.09 13:58:00
  6. 康的《新学伪经考》,论证古文经都为西汉末刘歆所伪造。顾认为此说“完全建立于历史的证据上”;康的《孔子改制考》,论上古事茫昧无稽,战国诸子大都托古改制。顾称此说“极惬心餍理”,“是一部绝好的学术史”[5]。对顾颉刚疑古思想的形成影响甚大的,还有当时学者胡适和钱玄同...
    2009.04.28 12:55:00
  7. 人学士对先王禅让的千古佳话津津乐道,孜孜以求。近年新出土的历史文献,如见于郭店一号墓的《唐虞之道》及《穷达以时》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收录的《容成氏》和《子羔》都言及上古的禅让。其中,《唐虞之道》还明确将禅让制度与利天下的观念联系起来:“尧舜之王,利天...
    2009.04.29 16:27:00
  8. 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经过一两次探讨就可以定论的,因而成为某一时期哲学家们不断探讨的问题。商周之际由王朝更替所提出的“敬德保民”问题,战国时代由社会变革所产生的“置民之产”问题,秦统一中国后所探讨的分封制利弊存废问题,汉代由大一统国家各方利益关系所争议的盐铁官营问题等,...
    2009.05.04 11:04:00
  9. ”[12]在1959年4月15日第十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落后性。他说:“西藏的农奴制度,就像我们春秋战国时代那个庄园制度,说奴隶不是奴隶,说自由农民不是自由农民,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农奴制度。”[1](p.182)1959年4月29日,《光明日...
    2009.05.07 13:35:00
  10. 人都是唯物论者,更应懂得繁华落尽,只有生命的本质——心灵是世界最神圣的东西,在心灵的深处,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都是平等一样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士卒生疮化脓,“为其吮之”。我党革命早期,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亲切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
    2009.05.21 13:5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