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好像孔子也应该是一位文弱的人。
孔子以前乃至孔子时代,“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人人必修的“小学”,按照《大戴礼记·保傅》的说法,那时,孩童至“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春秋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决定...
2010.03.01 15:07:00
-
会阅历的青年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脩以上”就是十五岁以上,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生,即古之大学生,而不是小学生。《大戴礼·保傅篇》云:“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段话说明,古人八岁开始读小学,学...
2010.06.22 15:37:00
-
告诉记者,“爱心时间银行”的建立,缘起于一场悲剧——社区里曾经有一位从上海退休的独居老人,“这位老人平常风度翩翩,一身白西装,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棍,身体很健康,经常在社区公园里跳舞,称得上是社区‘明星’。 ”
2006年端午节后约一个星期,楼下的邻居突然发现老人好...
2011.08.08 09:30:00
-
十足,给人以美感,锣鼓点子的节奏平稳舒缓;唱词贴近生活,寓意深刻明确。楚州“十番锣鼓”演奏者不仅可以坐堂演出,而且可走街串巷,艺人们身穿长袍、戴礼帽,再加上一个较大的轿子,由8人抬着边走边演奏,其声势浩大,再伴有踩高跷、打莲枪等,热闹非凡,百姓十分喜爱。
...
2012.03.11 16:30:00
-
端着一盆艾叶水,用菖蒲草蘸盆里的水,在参加活动人的手腕处轻轻拂拭一下,以示驱除晦气。活动组织者和曦告诉记者,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五月五日也称“沐兰节”,从明朝开始,在中午时取五色草拂面洗浴,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
2012.06.25 10:10:00
-
与论定以及相关史实的考定。
通过研究,王青认为:(1)《容成氏》是了解战国社会思潮的弥足珍贵的重要文献,其理论思想与儒家的《大戴礼记·少闲》非常相似,而与《墨子·非攻》相乖戾。《容成氏》所宣扬的理想社会与《礼记·礼运》相一致,它借助讲述古史来阐述尧舜禅让和汤...
2013.11.05 13:56:00
-
记》有关之篇。《礼记·缁衣》同时见于郭店简和上博简。上博简《民之父母》与《礼记·孔子闲居》前半部分相合,上博简《武王践阼》与《大戴礼记·武王践阼》有同源关系,上博简《内礼》与《大戴礼记》的《曾子立孝》《曾子事父母》有不少很相似的内容。还有一些篇有个别段落、语句...
2013.11.14 09:22:00
-
伍都展示了自己的风采,真可谓高手林立。
安镇査桥幼儿园的《嘎嘎女王》,代表锡山区参加此次决赛。22名老师统一宝蓝色服装,头戴礼帽,绚丽夺目。在劲爆的音乐声中,青春活力的姑娘们跳出了属于她们自己的风采,,以最激昂的舞姿在新区宝龙的广场的舞台上力挫群雄,以优...
2013.11.27 14:36:00
-
10年,他毅然放弃教书工作,专心投入到弘扬国学、汉文化的大潮中,当时父母是极力反对的,几乎没有人可以理解他的行为。他会穿着大褂、头戴礼帽穿梭在大街小巷;吃饭之前,他会行礼节;打招呼的时候,他会作揖······他是周围人眼中的“怪胎”。就是这样一个“怪胎”,顶着众...
2014.03.04 15:53:00
-
亡,国祚仅30多年。意味深长的是,当时的思想家把“殷周有道之长”与“秦无道之暴”(暴是短促、暴亡)的缘由归结为对太子的教育。读《大戴礼记》可知,周人对太子的教育分为婴儿、孩提、少年、弱冠等几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教育形式与目标,进行严格的、成体系的德性品行教育,要...
2014.03.12 08: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