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逝者的眷恋与追思,对生命的热爱与欣赏,在清明构成了一种奇妙的融合。
清明节插柳戴柳的习俗,有着多重的文化寓意。除了辟邪之外,折柳送别原本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名句,千载之后依然令人感动。李白《忆秦娥》词...
2010.04.06 08:41:00
-
的文章。”肖洁认为,“花经济”应以花为媒,增添更多的延伸产品。
“打一个比方,扬州有清明插柳的习俗,春天来了,很多游客都喜欢折柳折花编成柳帽和花环戴在头上,我们可以推出高仿真、物美价廉的花环柳帽,或跟花卉苗木基地合作,用真实的柳枝和鲜花;还可以深开发某些特色...
2012.04.09 08:56:00
-
情,又教育后辈孝敬老人。
插柳戴柳
“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牛。”
——风俗谚语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陆游有这样的诗句描写清明节插柳:“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
2012.04.09 17:44:00
-
清明是春嬉的节日,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蹴鞠、拔河等活动,成为人们踏青郊游的时令娱乐。人们还看重柳树生命力强大的特性,在踏青时折柳戴柳,以头簪柳花为时尚,“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除了游春踏青之外,春天是需要品味的,清明时令饮食正是我们对春的味道的体验...
2013.04.04 07:25:00
-
断魂”,可这个节气却也同样“春城无处不飞花”。这或许就是清明,祭祀、缅怀、感恩、追思,充满凝重、悲凄的意味,但这里又流传着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的传统,万物萌发、生机勃勃,拥有生命生长的力量。
对国人来说,只有清明这个节日,能让人们即便辛苦地堵在路途中,也要...
2013.04.04 08:13:00
-
插柳戴柳,放风筝
插柳戴柳
“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牛。”
——风俗谚语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陆游有这样的诗句描写清明节插柳:“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
2014.04.08 17:01:00
-
在一些人眼里,将旁若无人被当作性情率真,挑战规则、我行我素似乎是张扬个性。于是一些景区在旅游高峰期垃圾遍地,“到此一游”“残花折柳”四处可见,也就不奇怪了。这些行为,不仅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破坏,更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生长在“礼仪之邦”的我们,着实应该彻底告别...
2014.06.10 09:59:00
-
眼里,吆三喝四、旁若无人被当作性情率真,挑战规则、我行我素似乎是张扬个性。于是一些景区在旅游高峰期垃圾遍地,“到此一游”、“残花折柳”四处可见,也就不奇怪了。这些行为,不仅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破坏,更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
出门旅游,也是在展示游客的文明素质,游...
2014.07.31 13:31:00
-
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记者在丹阳市陵口镇折柳老林村的一方水稻田里看到,当地种粮大户袁生军正驾驶着自己花20多万元买回的一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喷洒农药,田间弥漫着一层白色的药雾。这一高效、省力的防治场景引得不少村民观摩。据该市农机部门负责...
2014.08.27 09:43:00
-
gin-bottom:1em;line-height:2;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
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记者在丹阳市陵口镇折柳老林村的一方水稻田里看到,当地种粮大户袁生军正驾驶着自己花20多万元买回的一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喷洒农药,田间弥漫着一层白色的药雾...
2014.08.27 09: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