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估数据可能还低估了这种矛盾,而这种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和政策融资对私人长期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一方面,当前三大政策出炉的成本将在未来延后分摊,短期内,赤字财政政策将产生扩张效应,长期内,赤字财政的平衡要求则将减少长...
2009.03.07 16:05:00
-
果表明凯恩斯乘数比以往预想的要小得多。乘数较小的原因在于,引致的货币需求以及巨额财政赤字会影响长期利率,从而对利率敏感型消费存在挤出效应。此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汇率发生变化,它会通过国际收支的渠道减少国内总需求,使得乘数进一步下降。
即便经济数据日趋丰富,...
2009.04.09 13:58:00
-
推进相关的改革:一是加快垄断行业改革,以扩大社会和民间投资。二是财政投资要优先考虑能够拉动社会投资的项目,发挥财政资金在拉动社会投资中的杠杆作用,尤其要避免财政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防止可能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2009.04.14 10:21:00
-
最终让纳税人均摊。如此一来,公司雇主用不着认真地控制成本。可以想象,奥巴马的计划就是把公共保险计划越做越大,把私营的保险计划排挤出市场,最终走向加拿大式的全民保险体制。
针对奥巴马的主张,美国社会出现了不同声音,提出了各种反对之声。有人质疑奥巴马的改革措施...
2009.04.27 09:32:00
-
市化进程的观念误区。一些人根据“富裕农民就是减少农民”的大前提,从宏观的、理论的和逻辑的角度推理,得出“必须大搞规模化经营把农民挤出土地来适应城镇化进程”的结论。其实,城镇化进程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从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后全世界平均每年城...
2009.05.07 14:09:00
-
1.06万亿元,企业同比多增2.15万亿元。另外,今年头两个月全国新增就业人数同比减少21万人。这些数据表明,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可能产生的是挤出效应,而不是杠杆效应。
由此来看,用“三点法”来拉动民间投资与最终消费,不仅是救急之举,也是有效发挥政府投入杠杆效应的互补性选...
2009.05.08 16:44:00
-
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钱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国与民之间长期利益失衡带来的弊端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会产生两种“挤出效应”:一是带有凯恩斯主义色彩的国家消费会产生对居民个人消费的“挤出效应”;二是国家垄断大量本来应该由市场配置的资源,会产生对市...
2009.05.13 09:59:00
-
2008年为0.08,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仅能带动80万个就业。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并没有对就业产生多大拉动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增长产生挤出效应,体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
事实上,增长优先还是就业优先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而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路径问题。如果增...
2009.05.13 10:18:00
-
小时,三年之后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领导干部要善读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利用好时间,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一要发扬挤劲。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二要发扬钻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2009.05.18 10:06:00
-
设施(如铁路)、金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进入壁垒过高,民间资本投资的空间明显收窄。(4)政府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银行配套资金主要带动的是国有大型企业的中间需求,这对大多数非国有企业造成了一种“挤出效应”。同时财政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
2009.06.03 1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