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73条,用时0.03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返乡”、“控制城镇人口增长”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相结合,将社会流动引入到了“逆城市化”的轨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公共权力排斥性地充当了阶层变化的主导力量,并且屡屡诉诸群众运动以获取社会运转的动力。这种高强度的政治整合,大大超越了生产结构和政治体制所能承受...
    2009.11.17 14:39:00
  2. ;反之,不能正确地把握两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矫正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在哲学理论上既充分认识两者的对抗性、斗争性、排斥性,又强调两者的统一性、共存性、渗透性、可转化性和互补性;将其应用到政治层面,强调资本主义已有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2010.02.24 16:31:00
  3. 暴力机器作为维护政治权威工具,翻转民主制度;后者导致整个社会缺乏包容性的族群利益对立和断裂,利益集团之间的共容利益小,相互之间的排斥性利益追求成为主要形式,陷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冈纳軸缪尔达尔在《亚洲的戏剧》中所深深忧虑的困境:经济的现代化最终造成繁荣的现代城市...
    2010.05.06 10:55:00
  4. 想观念的差异和分歧增大,社会鸿沟进一步扩大,经济与政治不当的利益联姻消解着许多官员的从政信仰。更重要的是,目前社会已经产生了一个排斥性的体制,一批既得利益者在享受这个社会的成果,而一批社会底层人群越来越发现自己很难进入到另外一个阶层里,即社会阶层已经开始封闭。以...
    2010.12.08 11:35:00
  5. 关系世界之外,同时也会致使男性在宣扬一种完美的理性中抛弃主观性、关系与处境。因此,为了使伦理学不至于成为一门不将女性写入其领域的排斥性学科,应该通过性别维度的引入,来开启伦理学研究的另一扇大门,呈现另外一个精彩的伦理世界,其中有我们对新的伦理研究领域的开辟、对新...
    2012.12.04 09:07:00
  6. 类生死存亡的命运。哲学的革命就是以生态哲学取代现代性哲学。生态哲学(或生态主义)必须摒弃现代性哲学的如下教条:   (1)简单的、排斥性的主客二分。这一教条把人凸显为唯一的主体和最高存在者,把非人的一切都归入客体,设定主体能以外在于客体的方式认识客体,甚至以外在于...
    2013.01.29 08:58:00
  7. 五湖四海的人,包容性很强。南京人比较宽容、不排外,社区邻里间持着不同方言的人都能相处融洽。对于外地人就业、投资等各方面,南京的排斥性也不大,给了外地人很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另外,南京的饮食、娱乐、民俗等各方面,都杂糅着东西南北的特点,吸纳各方精华,就像一个小国...
    2013.02.25 09:46:00
  8. 完全不同性质的机制,比较来说,市场机制更容易实现利益分享,因此,具有更强的包容性。行政机制决定了利益边界的刚性性质,因此,更具有排斥性和扩张性。它们之间的紧张关系决定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之间存在持久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政...
    2013.06.03 09:19:00
  9. 这一过程中,当大多数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被吸引到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时,会形成财政资金在空间分配上以及民间资金在空间流动上的排斥性和替代效应。同时,城镇化意味着要发挥乡镇企业、农村工业在城镇化中的推动作用。这使下乡的工业资本可以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与...
    2013.11.15 14:31:00
  10. 支撑。   观点新颖。比如,关于包容性改革论“三大要义”(包容性思想、包容性制度、包容性运作)的观点;关于“包容性体制总体优越于排斥性体制”的观点;关于“五环式改革”(经济转型,社会共生,政治变革,文明交融,天人合一)的观点;关于在市场化和公正化“两个鸡蛋上跳舞”...
    2014.03.24 08:36:00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