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75条,用时0.035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贫者更贫,从而迅速导致了社会阶层两极分化,以至于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走投无路的老百姓揭竿而起,直接导致旧朝代颠覆,新王朝诞生,或是间接导致外族入侵。无论以何种形式改朝换代,大乱的结果都是经济凋敝,哀鸿遍野,人口锐减。而新...
    2009.07.08 10:27:00
  2. 所以政治统治需要考虑被统治者的意愿和需求。其三,如果无法接受现有政治统治,而且又缺乏其他政治体可以避而趋之,那么他还可以选择“揭竿而起”,对现有统治者进行反抗。   这也就是说,如果农民能够接受既有的统治秩序,那么他们可以专心从事本业,埋头专务自己的“土地和家庭”...
    2009.08.05 17:09:00
  3. 表现得更为突出。明代中期以降,政治腐败,而水旱灾害连续不断,大批农民背井离乡,流民遍及全国。成化年间,荆襄地区聚集的百万流民先后揭竿而起,沉重打击了明廷的统治。到崇祯时,陕北大旱,流民激增,地方官员处置不当,终于引发明末农民大起义,明朝统治也随之而终结。   三、历...
    2010.04.23 16:26:00
  4. 建江都宫、修运河……这么大的工程,压缩在8年的时间里去完成,在工地和战场之间穿梭,田地呢?没有田地,老百姓真的活不下去了,被迫揭竿而起。隋朝土崩。   拒谏   第二个问题,拒谏。隋文帝虽然每天召集五品以上官员,但并不信任,每事皆自己决断。隋炀帝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变...
    2013.05.30 18:37:00
  5.   “战争文化”由“古徐州形胜”起笔,从徐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渊源讲起,历朝在徐州发生的重要战事的影响和作用、缕述了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项羽、刘邦的楚汉相争,庞勋、黄巢的农民起义,朱棣的“靖难之役”,台儿庄大捷,淮海战役等古今重大战事。   “彭祖文化”从“徐州”...
    2013.10.16 10:20:00
  6. 衡官府的地方势力。官府统御其上,形成以寨堡为基础的官绅秩序的状态。而明末则完全不同,绅民之间、官民之间都高度对立。“流土交讧”,揭竿而起的饥民冲击着官府统治的秩序,掏挖着官府统治的根基。崇祯十五年,久困的开封没于黄水波涛之中,标志着大明朝廷在中原统治的终结。士绅寨...
    2014.02.19 08:49:00
  7. 因之一,也是日后不断发展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的根源之一。   波兰统治者的民族压迫终于促使第聂伯河流域中部地区的哥萨克人在1591年揭竿而起。经过多次起义的洗礼,哥萨克人的力量不断壮大。1648年春,哥萨克人在赫麦尔尼茨基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起义。   为对付气势汹...
    2014.03.26 08:45:00
  8. 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即梁山泊首领的来历。   因天灾引起人祸,这是有深刻的寓意的。“洪太尉误走妖魔”的事情,距离梁山好汉揭竿而起的徽宗宣和元年,有61年。60年一甲子,这有某种特殊寓意,指出宋徽宗的社会动乱来源于61年前的宋仁宗。仁宗朝是北宋盛世,小说显然隐含着“...
    2014.05.12 08:43:00
  9. 秦国一直坚持“严刑峻法”,漠视西周的礼乐文明和“民本思想”,实行“焚书坑儒”的虐政。广大农民的劳役地租十分苛重。农民不堪重负,遂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统治,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可见,历史是无情的,谁抛弃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谁就会受到历史的惩罚。   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
    2014.05.16 08:25:00
  10. 秦国一直坚持“严刑峻法”,漠视西周的礼乐文明和“民本思想”,实行“焚书坑儒”的虐政。广大农民的劳役地租十分苛重。农民不堪重负,遂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统治,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可见,历史是无情的,谁抛弃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谁就会受到历史的惩罚。   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
    2014.05.16 08:47:00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