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58条,用时0.103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集中安置区命名为‘西湖花园’,就是要告诉农民,生活进城了,不良习惯不能进城。可是,当这些农民搬进漂亮的别墅楼,生活上的陋习也一起搬进来了——‘灯一亮,打麻将,噼里啪啦惊四方’;还有‘家什破烂四处放,楼道变成小货仓’等等。”周伟泉不无感慨地说。   现在全市上下都在...
    2010.06.22 15:08:00
  2. 活质量差,有许多不方便,但集中居住又担心增加新的成本,他们的办法是结合“增减挂钩”项目,以农民宅基地置换集镇公寓楼。“只要农民肯搬进来,电、水、电话、电视接通费用全免。”目前镇里已规划建设了滨河花园、下舍、郝舍3个集中居住区,能容纳3000户居住,政府因此多出发展用地...
    2011.08.14 17:27:00
  3. 房,要住一辈子。”据了解,老庄的儿子出国劳务两年挣了十几万,这新楼房就是用他儿子的打工钱买的。小两口商量,二位老人一辈子没住过楼房,这次怎么说也要他们搬进来,而且要住主房,今后也好照顾老人,这是我们晚辈应当做的事。在曹浦新村,孝敬老人已成为青年人的新时尚。   ...
    2011.08.17 10:36:00
  4. 盖率达96%;设立县医疗风险基金,每年注资55万元,不断壮大基金基数,提高镇村医疗卫生单位抗风险能力。   住有所居安民心   “我们搬进来的时候,里面都已经装修好了,太阳能也是政府统一装的,带个锅、买个灶就能住了。真得感谢政府!”刚刚搬进城市花园小区廉租房的居民孙百能...
    2011.08.31 08:55:00
  5. 休工人   【生活感受】   王云娟家住坛园小区,她很喜欢自己的家,虽然是老小区,但自己住得很安心。   1995年,小区刚建成,她就搬进来了,一住就是16年。   “以前,小区确实很破,一度想搬家。”她说,因为担心治安问题,时不时有小偷进门,自行车经常被偷。但这几年来,...
    2011.09.09 09:57:00
  6. 很是规整。”市民李冬先生回忆起10年前住的小区绿化,“高的我就认识香樟,矮的也叫不出名字。”   2007年,李冬家搬到了金色新城。“搬进来让我眼前一亮的。车行道边种的是香樟,人行道边种的是枫树,绿化带里有不仅有松树、杉树,还有竹子、牡丹、杜鹃等等,好多我都喊不出名字,...
    2012.03.12 10:21:00
  7. 书记拉着朱林夫妇坐在一条长凳上。“在这里住多久了?”“两年半了。”“怎么不搬进(红色家园)去?”“不是还有几户村民没住进来嘛,都搬进来了我再去。”书记轻叹一声,握着朱林的手说:“你住在工棚里,把群众装在心里。”   “这么晚来打扰你,是想跟你请教一些问题。”书记道...
    2012.04.11 09:15:00
  8. 的保洁员写给整个单元居民的。信上感谢居民们为楼道保洁出力,还说这个楼道是整个小区里最干净的。   不过,郝阿姨告诉记者,她2003年搬进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那时楼道里堆满了砖头、木板、香蕉皮、瓜子壳等各种垃圾。用郝阿姨的话说,上下楼都是小心翼翼地跨着垃圾走。   过了...
    2012.05.08 11:13:00
  9. 的带领下,见多识广、劲头十足的村支两委开始填废塘、修建村民集中居住点,要让村民们过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万大妈家就是当年第一批搬进来的30户之一。   为了让大家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村里投资160万元,将原来3米5宽的村公路拓宽到7米,路灯装上了,绿化栽起来了,150个...
    2012.06.04 10:40:00
  10. 30户第一批村民的入住,越来越多的村民打消了顾虑,纷纷自觉地到集中居住区盖房置业。   村民万大娘一家六口是第一批入住的村民。刚搬进来的时候,由于居住点离自家的责任田比以前远了不少,“当初还怕下田干活不方便呢!但住进来后,发现距离虽远了,但更方便了。”万大娘告诉记...
    2012.06.15 09:07: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