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862条,用时0.11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日]松本三之介:《国权与民权的变奏》,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二)对宪政的认识偏差,还表现为把宪政视为高不可攀的政治理想。      有台湾学者指出,宪政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政治理想,只是一种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规范和准绳而已。然而,梁启超和孙中山却把宪...
    2009.03.09 15:13:00
  2. 现其理想社会的机会,时年35岁的孔子决定出走齐国,开始他第一次的列国之游。齐景公对于他的到来,虽然非常高兴,还曾热情地询问孔子怎么构建政治理想、社会有序等问题,但由于朝中其他大臣的反对,加上自己目光短浅,最后对孔子采取了“敬而不用”的态度。三年后,孔子带着无奈又回到了鲁国。...
    2009.03.16 15:48:00
  3. 哉?”于是,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可知《春秋》确为孔子所作,有许多深沉的话语,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是不应该轻易否定的。至于“《论语》中一字不提”,因为《论语》不是孔子一生行事的总记录,可能有些话没有收录进去,不能认为《论语》...
    2009.04.28 12:55:00
  4. 政治实践是一个历史性过程,不是一个理论的过程,因此作为理想化实践的政治设计只能是理论的奢想。当一个时代已经确立起自己的政治价值、政治理想和政治理念的时候,政治设计开始让位于政治证明。也就是说,反思式的政治哲学思维方式被政治哲学的政治证明所取代。   政治证明是政治哲...
    2009.06.02 13:46:00
  5. 中”。孔子的这种倡导,也这正是中性思维的基本要求。   统揽孔子的思想体系,我们可以看到“中”性思维贯穿于各个层面:“大同”社会政治理想、“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内圣外王”的人格模式等等,孔子的中庸哲学对中华民族精神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
    2009.06.03 16:38:00
  6. 和军事活动中。按照辞海的解释,旗,就是事物的表识。旗帜后来引申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政治集团的指导理论、政治目标、政治纲领、政治理想等。旗帜对外,是一个国家、政党、政治集团区别于其他国家、政党、政治集团的显著标志;对内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引方向、统一意志、凝聚人心...
    2009.06.17 10:56:00
  7. 庭筠他们走”。[3]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说:十才子“工于浣濯,自艰于振举,风干衰,边幅狭。”对柔弱华美形式的追求,已远远超过了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思想感情的抒发。[4]同时中唐人编选诗歌选本也很能反映当时人对绮艳诗风的认同。令狐楚在元和后期编选的《御览诗》,大量选录了有...
    2009.06.19 11:18:00
  8. 子以是否符合三代圣王之道为准绳。所以,墨子把古代圣王树为推崇的典范,通过托古者圣王之事,借尧舜禹汤文武圣王之道,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为墨子人格精神的创立赋予了传统的权威。   《韩非子·显学》篇记载:“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史记·太史公...
    2009.06.19 11:20:00
  9. 心是实现发挥党的主导作用与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统一。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政党与民众通过政权实现互动。民众赋予政党公共权力使其实现政治理想,同时又期待通过政党执政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政党通过执政活动来实现民众的利益,并欲藉此获得民众的持续的政治支持。在这个互动过程...
    2009.07.29 13:25:00
  10. 具体价值形态,并在民主政治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其价值实现机制。   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价值目标确立的客观依据   民主是崇高的政治理想,也是现实的政治实践。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民主必然体现为民主理想与民主现实的对立统一。人类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既应该以民主理想为目标...
    2009.08.20 15:2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