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237条,用时0.03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趋、洒扫涓洁、写字读书等方面对儿童礼仪作出过严格规定,明代王阳明也将学习礼仪列为儿童每日的必修课程。虽然当代对于青少年儿童的礼仪教化已不及古代社会繁琐和严格,但礼仪教育仍然是家庭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渗透入生活能力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之中。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
    2009.02.23 10:08:00
  2. 州传统社会结构的稳定、秉礼仗义社会风尚的形成,以及“相亲相爱、尚如一家”(同治《黟县三志》卷15)的和谐等等,也无不与徽州传统教育教化的影响有关。   其次,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徽州区域传统教育研究,有助于开拓中国教育史的研究领域,有助于“重构教育史”的...
    2009.03.31 09:55:00
  3. “物理”、“是非之宗”等意。较早将“伦理”两字连用的是《礼记·乐记篇》其中云:“乐者,通伦理也。” 后来二者进入官方语言才有了教化等相关含义。 “道德”最初也是一字一义。“道”有多种解释:或为天地万物之理;或为宇宙人生之相;或为人生行动之法。“德”与“得”基本...
    2009.04.02 13:14:00
  4. 为政以德是一种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社会理念。《大禹谟》记载帝舜教诲皋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以刑罚辅助教化,表明儒家理想中的圣王并不将刑罚作为治政的主要手段,刑只是德的补充。周公称颂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
    2009.04.09 13:58:00
  5. 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不能“牛体马用”,这是基于中国哲学的“体用一源”论而提出的。根据这一理念,“前现代社会”是以“专制为体,教化为用”类型的社会;“现代社会”是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类型的社会;“后现代社会”是以“和谐为体,中庸为用”类型的社会。   最后...
    2009.05.04 10:48:00
  6. 身在创造历史中的价值;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思维或理性方法的创造者与实践者们应当用知识来充实自己,要不断经由各种渠道接受理性的教化而不能罔顾基本的理性法则、特定的真理标准以及把握实在的方法。理性能够让人获得应有的信心,让人更有力量面对现实与理想的世界,也让人...
    2009.05.04 11:04:00
  7. 探索【4】。我们认为,应该提升美育的作用,将德育人性化,并付诸于道德实践和审美理论的双重内涵,在赋予人文化、情趣化、形象化的美感教化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德育-美育”教育里,心灵得到净化、良知得到充实、品味得到提高、修养得到加强、素质得到培育。   (二)赋予...
    2009.05.08 16:44:00
  8. 式,规范人们的基本信念和原则。这种治理基于文化这个软权力的形成,可以视为一种“软治理”。必须强调的是,“软治理”不是一个意识形态教化的过程,而是通过文化的塑造来提升和促进社会治理的过程。这种治理将文化、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并彰显文化发展,强调通过文...
    2009.05.14 10:45:00
  9. 因势利导,既要充分发挥大众文艺消费消遣娱乐功能对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长治久安的积极促进作用,也要重视和弘扬文艺的伦理教化、情操陶冶功能,谋求精神超越与娱乐纵情的双赢,使大众文艺在精神性与物质性、公益性与私人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实现互补和协调。...
    2009.05.21 13:25:00
  10. 在的反映,它一旦形成便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传统中国的社会意识,深受儒家价值的影响,重视家庭伦理本位。传统儒家将治安理解为一个道德教化的过程,相信个体对集体成员、尤其是家庭成员具有天然的尊重与服从,这种观念配合了“蜂窝”型社会结构稳定的需要,被视为社会安定的基础...
    2009.06.02 14:09: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