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79条,用时0.02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太极等创立,多尔衮和顺治皇帝发展的对蒙古政策,并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与努力。康熙皇帝为集中财力赏赐蒙古而带头厉行俭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白晋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到北京,曾为康熙讲授天文历法及医学、化学、药理学等西洋科学知识,出入宫廷,对康熙的日常生活比较了解。...
    2009.03.09 13:20:00
  2. 预下,倒退回“西学中源”的故步自封之中。明代中外科技交流是由民间推动的,是自下而上并得到朝廷鼓励的。顺治、康熙时期,清朝与西方传教士的科技交往仅限于朝廷,他们限制普通士人与西方传教士的接触。“西学中源”说颇可使“天朝大国”的骄矜心理得到满足,但它却导致故步自封...
    2009.03.10 15:22:00
  3. 延”,就是梵语里面“大力士”的意思。   4、明末中国天主教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地理大发现的背景下,明朝晚期有大量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当然是来传教的,但是也输入了大量的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问题其实比这个要复杂得多。我在这里谈几个小问题。   在清兵的...
    2009.04.22 15:37:00
  4. 题材产品,是欧洲文化中国元素的反映。   狂热的“中国风”   400多年前,欧洲人对遥远东方的中国一无所知。16、17世纪欧洲耶稣会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在众多传教士当中,利玛窦是当时向欧洲知识界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人物。他最早把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译为西文,他的《...
    2009.04.27 09:52:00
  5. 考了中国长期以来儒道释的思想对老百姓的深刻影响之后,沉寂下来的一种思想状态。现在有些海外的学者认为,鲁迅讲这些话是殖民话语、是传教士的史密斯、是“支那人”的气质。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重新理解。   鲁迅解剖国民性的思想形成,虽然受到了西方传教士...
    2009.04.27 10:01:00
  6. ”的新法。一方面对第三等级加大纳税力度,另一方面对第一、第二等级也征收土地税和印花税。结果,遭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同时反对。贵族和教士拒绝放弃免税特权。而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则要求增加政治权利,不仅当交税者,而且当立法者。要求召开三级会议,赋予批准税收的权力。但这...
    2009.04.28 08:58:00
  7. 的判断之所以失灵,是由他们认识中国的思维局限性所决定的。戴维·番博指出,美国人深深渗透着一种长期以来要改变他们印象中的中国的“传教士心态”。对美国来说,绝不是是否要改变中国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变中国的问题。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没有突破既存的思维模式,要么把中国看成...
    2009.05.13 10:10:00
  8. 成了不同的范式,而每种先行的范式,总又不同程度地包含或投射于后起的范式之中。   从始自14世纪游记汉学(前学科阶段)、始自17世纪的传教士汉学(价值对话阶段)、始自19世纪的学院汉学(语文学、历史学阶段)到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美国学界主导的日益多元化和实证化的中国研究(社会科...
    2009.06.29 18:51:00
  9. 美国正好相仿,特别是911以后,宗教情绪越来越浓,礼拜天教堂人满为患,布什本人也每天祷告,由此而产生的就是一种更加强化了的美国“传教士精神”,认定美国是上帝的“特选之国”,而且是“唯我正统,别人都是异教”。加上前面说的“民主和平论”和“历史终结论”,这一切终于导致...
    2009.07.09 15:19:00
  10. 陆续传入中国,但未能产生大的影响,因为当时中国崇尚传统的古典医学,距科学研究尚远,不能接受此种科学。当时甚至一些中国学者对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穷理学书》中的一句话“一切知识记忆不在于心,而在头脑之内”耿耿于怀,表示不可理解。但康熙皇帝却爱好西方医学及解剖学,先后...
    2009.08.03 16:3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搜索 神职 神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