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自古以来日本人一直祭祀“八百万神”,但古代神道却因“神佛调和”处于佛教的支配之下。
明治政府积极吸收欧美文化与技术,推动文明开化、富国强兵,通过废藩置县、制定宪法建立近代国家,同时把天皇规定为国家统合的支柱。以皇室为“万世一系”的神话代替了民族的历史,以天皇...
2010.08.27 15:20:00
-
云:“自许皇国刀锋锐,五大洲中可独行。”
福泽谕吉(1835—1901)是阐发日本侵华战略的另一重要思想家。作为启蒙论者,福泽力倡“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技术和西方制度,而仿效欧美弱肉强食的殖民主义亦为题中之义。他主张学习欧美,同时把中国、朝鲜等亚洲邻邦视作“野蛮未开”的...
2014.05.28 08:37:00
-
订马关条约时宣示的“侵华有理”论,皆师承吉田松荫和桥本左内。福泽谕吉是阐发日本侵华战略的另一重要思想家。作为启蒙学者,福泽力倡“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技术和西方制度,而仿效欧美弱肉强食的殖民主义亦为题中之义。他力主学习欧美,与其“共进退”,同时把中国、朝鲜等亚洲邻邦...
2014.07.21 08:51:00
-
人心自私浇薄,终不免一盘散沙。梁启超在《李鸿章传》这样评说:“日本非与中国战,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反观日本,于民智则实行“文明开化”,“求知识于环宇”,“彼日本非不深恶西洋也,而于西学,则痛心疾首、卧薪尝胆求之,知非此不独无以制人,且将无以存国也”(《严复集》...
2014.08.06 09:09:00
-
人心自私浇薄,终不免一盘散沙。梁启超在《李鸿章传》这样评说:“日本非与中国战,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反观日本,于民智则实行“文明开化”,“求知识于环宇”,“彼日本非不深恶西洋也,而于西学,则痛心疾首、卧薪尝胆求之,知非此不独无以制人,且将无以存国也”(《严复集...
2014.08.06 09:09:00
-
集等各种文献中,直至今日,依然在使用。而其所指,诚如王能宪先生勾勒的,既有称中国、中华、华夏或中土(中原、中州)者,也有称齐鲁等文明开化之地者,以及其他如浙东浙西等文化繁盛、民风淳厚之地者。其间,“礼义之邦”前还常冠以“文物”“诗书”“衣冠”“冠带”“名教”“文学...
2015.01.21 08:22:00
-
集等各种文献中,直至今日,依然在使用。而其所指,诚如王能宪先生勾勒的,既有称中国、中华、华夏或中土(中原、中州)者,也有称齐鲁等文明开化之地者,以及其他如浙东浙西等文化繁盛、民风淳厚之地者。其间,“礼义之邦”前还常冠以“文物”“诗书”“衣冠”“冠带”“名教”“文学...
2015.01.21 09:16:00
-
穿,大汉斗篷过小腿。”更有甚者,与白人通婚改良人种也成了当时的一项倡议,理由是可以提高日本的地位和国民的素质。
在明治政府“文明开化”方针指引下,鹿鸣馆成了日本欧化主义的象征,但对传统的日本人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接受的。日本教育家岩本善治在《女学杂志》上指责这种模...
2015.02.07 08:00:00
-
照,供后人谈兴的素材”。他惋叹于江户时代的城市天际线已然改观,木桥变成铁制的吊桥,河岸因混凝土加固再也看不到露草之花。对于日本以文明开化之名一味引进西洋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荷风真是痛心疾首,《晴日木屐》到处是尖酸辛辣的批判,而淡淡的哀伤弥漫于字里行间,仿佛一位哀...
2015.03.31 14:15:00
-
了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人们对于苏州的记忆,离不开博物馆给予记忆留下的念想。
苏博是苏州对外的形象,是衡量苏州城市文明开化程度的标志,是苏州城市历史记忆的基地。除了博物馆,苏州有甲天下的园林,有江南的诗意,有慢悠悠的生活方式,这些都足以成为记忆中的一幅...
2015.05.25 15: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