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人文主题为语文教学单元。这样一来,任何一册中学语文课本,都打破了语文能力训练由浅入深的顺序,也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文道合一”的教学目标。不求系统性和知识连贯性的结果,只能是随文讲授的所谓“人文性”。
如果太人文性了,语文教学必然变成大而无当的空谈...
2010.07.28 08:47:00
-
杨万里等人都深研易学,易学中的君子精神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文学与美学观念,成为文学作品中不朽的灵魂。
其次,中国文学中一直存在着文道合一的传统,在审美中处理心物关系时,非常重视天人合一境界的探寻与营构。此种在道德伦理意义或美学意义上的道通为一,其实还蕴含着某种理性精...
2018.01.29 09:41:00
-
杨万里等人都深研易学,易学中的君子精神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文学与美学观念,成为文学作品中不朽的灵魂。
其次,中国文学中一直存在着文道合一的传统,在审美中处理心物关系时,非常重视天人合一境界的探寻与营构。此种在道德伦理意义或美学意义上的道通为一,其实还蕴含着某种理性精...
2018.01.29 16:05:00
-
与文化审美。这些行记受时代精神浸润,更加注重“内在自我”的观照以及“以我观物”的审美追求,具有内倾的特质。宋代文人行役记的形成是文道合一、审美涵养的过程,四库馆臣在论述陆游《入蜀记》时言:“因述其道路所经,以为是记游。本工文,故于山川风土,叙述颇为雅洁,而于考订古...
2022.03.29 10:43:00
-
之盛。善者,美之实也。”韩愈也特别强调文艺与道德的关系,主张文学艺术是“贯道之器”,要把“道”贯穿于文艺作品始终,也要成为文艺家文道合一的终身修为。他说:“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这里的美善关系也就是文艺与道德的关系,不...
2022.08.12 09:01:00
-
《失控的表情》45cm*45cm
《门采尔肖像》42cm*42cm
从建康教授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考察,传统在他的心目中是“天人合一”与“文道合一”,是移情于宇宙万物的冥合无间,借艺以成教化、助人伦,怡情悦性,师传统文人画之精神,追求艺重人品入画品,重画中文气和笔墨抒写,如他...
2023.01.12 13:01:00
-
人中往返,不断完善和进取。
唐风系列(11) 68cmx68cm
从建康教授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考察,传统在他的心目中是“天人合一”与“文道合一”,是移情于宇宙万物的冥合无间,借艺以成教化、助人伦,怡情悦性,师传统文人画之精神,追求艺重人品入画品,重画中文气和笔墨抒写,如他...
2023.05.19 09: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