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发展便出现了大倒退。国民收入1960年、1961年、1962年连续三年、社会总产值1961年、1962年连续两年分别比前一年大幅减少,从而出现了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负增长。”[8]文化大革命期间试图以阶级斗争来推动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愿望,被社会动乱、全面内战及其所导致的国...
2009.04.22 15:12:00
-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中国模式经验有哪些?邹东涛教授从经济发展的视角,把中国的发展经验归结为七条:第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制度基石和起点。第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持久的...
2009.10.10 11:22:00
-
记(1949.10-1999.10)[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2.
[6]梅行.我国过渡时期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A].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15.
[7]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8]史纹青.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2009.12.01 16:51:00
-
妇女携手并肩,共同创造着辉煌历史。回顾苏州妇女运动百年历程,从反对封建礼教、谋求自身解放,到奋起爱国、积极投身革命,进而热情参与新中国经济社会建设,无数巾帼英杰艰辛探索、奋斗奉献,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特别是近年来,在苏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涌现...
2010.03.03 14:31:00
-
分子”称号,被选为党的十三大代表,首批获得政府津贴。参加撰写、统稿和编审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刘国光主编)列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菱”之一。1992年离休后,继续编著《中国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
2013.11.05 10:58:00
-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是从两次会议开始的,一是1984年9月的莫干山会议,二是1985年9月的巴山轮会议。由于这两次会议在新中国经济史上的突出地位及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长远影响,可以说这两次会议是中国智库的发轫。
莫干山会议
1984年6月12日,《经济日报》在总编辑安岗、副总编...
2014.01.02 14:48:00
-
经济研究》编辑部的工作,对我国经济学界的各种争论和前沿动态,以及我国经济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比较了解,在这方面也算有点优势,希望能利用起来。因此,除了之前编写的《中国经济学60年》、《新中国经济学史纲》两部文集外,今后我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我国经济学发展历史的梳理方面。...
2014.01.09 15:46:00
-
路与方针政策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调查研究基本国情、总结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
确定新中国要发展经济,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
2014.01.22 08:42:00
-
路与方针政策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调查研究基本国情、总结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
确定新中国要发展经济,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
2014.01.23 14:57:00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的“《新中国经济学史纲》出版座谈会”最近在北京举行。与会者围绕新中国经济学6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者认为,张卓元等撰著的《新中国经济学史纲》一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经济学研...
2014.03.28 08: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