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找的是不是:视轴  实轴          
找到相关结果约222条,用时0.17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立恤民机构用以安置灾民,从而有效地减缓了灾荒对民众生活的冲击。宋代圩区的赈济制度较之前代更为完善。政府的灾时赈济主要形式有赈粮、施粥、施药、免税、减赋等。为尽快恢复灾区的农业生产,政府除提供必要的支持外,还注意减轻灾民的负担。如咸淳七年(1271)春正月,“绍兴府...
    2009.04.20 11:08:00
  2. 金和打工赚钱来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学生的"希望老人"石进才;有一群头发花白,却每天起早贪黑、自掏腰包为穷人免费供应热粥小菜的 "红日亭施粥摊" 退休老人们;还有为贫困孩子建立"幸福一家" 私营业主虞海河;自付利息贷款,为贫困生垫付学费的代课教师陈建平以及千里献血的毛陈冰,...
    2010.03.09 08:33:00
  3. 半。 凌晨四点排长队锅碗脸盆全用上 寒山寺的法荣法师告诉记者,昨天凌晨四点多,来领粥的人就早早到寒山寺排起了长队,等待寺院施粥,一直到午后两点左右,人才散去。 有意思的是,人们随身携带来装腊八粥的家什五花八门,长长的队伍俨然是个器皿展示会。最多的是圆形...
    2011.01.12 14:45:00
  4. 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干木老祖又把自家的数百亩良田作为庙产,收租积粮,广招僧众,扩建庙宇,塑佛贴金;遇到灾年,搭棚垒灶,施粥济难,行德积善,普度众生,又设义学,使得周围穷人子弟得以读书识字。因此,来龙庵的香火日盛,干木老祖的名声传遍苏北。   4月5日(农...
    2012.04.09 09:00:00
  5. 送300个“爱心馒头”康乐社区“糍饭妈妈”每天为贫困儿童提供早饭 有人怀疑是商业炒作,专家表示只要是善举就值得弘扬和效仿   古有施粥,今有送馒头。扬州邗江区槐泗镇酒甸的居学燕和居勤两位兄弟每天免费向弱势群体发放300个“爱心馒头”,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同样,在康乐...
    2012.05.17 16:55:00
  6. 发组成的民间组织,有着浓厚的理学与道教色彩,每年用征信录公布所有的账务明细,每天用功德格记录一天得失。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逢年过节施粥、灾荒年赈灾等,同善会还有个特殊的慈善功能——惜字——“把地上有文字的纸头捡起来,好好珍惜”,不知是否与常州盛产文人有关。清代之...
    2012.06.06 10:05:00
  7. 让这份沟通人心桥梁的爱心得到延续。   温州红日亭,昔日免费供茶铺子,继续上演着“爱心接力”,五十多位老人自掏腰包,免费为路人施粥。其实就这事件本身,在如今的社会,并非是惊天地泣鬼神之壮举,但就是这么一个平凡微小的举动,向我们传递出一份浓浓温情,驱散了人际关系...
    2012.10.17 10:57:00
  8. 继续上演“爱心接力”,五、六十位老人自发组织、自掏腰包,免费给路人供应暖身的热粥。一瓢清水一把米,一碗热粥映日红。“红日亭”公益施粥行动,给道德的高地,投去了一抹早霞,亮起的是城市的慈善名片。   施粥一词,让人不禁想到,电视剧里大户人家乐善好施,为穷苦人果腹...
    2012.10.18 11:17:00
  9. 他为“世纪伟人”,他又成为现代中国人在文化学术界享有此国际荣誉的第一人。   据了解,“粥会”最早起源于清代,刚开始的目的,就是文人聚集在一起,为穷人募捐施粥。1924年,吴稚晖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华粥会”。至今“中华粥会”仍在台湾运作,每月集会吃粥,以纪念吴稚晖。...
    2012.10.23 16:24:00
  10.   温州有个红日亭粥摊,向社会弱势人群和普通市民免费施粥,这个粥摊竟是几十名老人办起的,后来不断吸引、普通市民参与,有的送来柴米油盐,有的捐赠资金,甚至也吸引私营业主,有的一次性送上成吨大米,红日亭粥摊越办越兴旺,被视为道德上的“温州精神”“同舟共济、乐善好施...
    2012.10.31 16:3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搜索 施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