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无为”方能大有为。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也就是说,要遵循...
2009.04.07 14:39:00
-
要立志干大事业。也就是说要有为党为人民的宏图大业建立功勋的雄心壮志。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当有点追求,也应当有所作为,不应该碌碌无为。事业事业,干事创业,不干出一番成绩来,必然愧对组织,不干出一番事业来,必然愧对党和人民,不干出一番业绩来,必然愧对祖先。当然,...
2009.04.15 14:41:00
-
上的障碍,而且各国情况不同,不必拘泥固执。中国现在需要的仍然是继续返本开新,使传统资源“化做春泥更护花”。“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甲型H1N1流感也好,其它危机也好,技术性的手段都是有限的,最终需要的是“人文化成”。中国的责任是发扬这种文化精神,做到“无为自化”。...
2009.05.18 10:23:00
-
修睦”,从而实现“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社会。13中国传统社会意识也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道家崇尚清静无为的政治生活,将社会看作一个综合、平衡的系统,反对国家的过分集权与干预,这对国家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时期信仰道家思想的王弼就提...
2009.06.02 14:09:00
-
理。庄子肯定了老子的“空虚以不毁万物为实”,即接受万物的现实情况,但又能在空虚中不受万物的干扰,由此保持精神与道的冥合,进而达到逍遥无为的最高境界。“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方先生赞许庄子的这种思想,即就万物作为个体来说,应肯定其价值。人的自我展现,需要超脱一切有形与无形...
2009.06.22 10:34:00
-
发展。有的是不想抓,认为一些私营企业党员人数少,设不设党组织无关紧要;有的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组织设置缺乏热情;有的持“无为而治”的态度,认为企业组织形式不断变化,党员流动频繁,“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的现象不可避免,没必要去抓;有的是不敢抓...
2009.06.29 18:48:00
-
篇中,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货殖思想。
司马迁《货殖列传》的开篇即引用老子的至治理想,而且全篇自始至终都被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自然主义思想所笼罩。开篇所引《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
2009.09.10 11:14:00
-
视和认识,没有确立起学习就是工作的意识。游离于学习教育培训之外,致使不少地方出现大量的应付培训学习的“专业户”;一些领导干部碌碌无为“不爱学”,缺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或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工作,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领导干部装点门面“不真学”,把学习当作装...
2009.09.28 13:36:00
-
南事变中被俘,才从国民党牢狱里逃出来寻找部队的人员,企图侦察中共方面情况,但被五十七团二连指导员董南才认出来,并被武装护送到安徽无为县东乡白州五十七团团部。
傅师长即令当时在五十七团团部的李务本带侦察班,名为“护送”(为麻痹赵凌波,没有捆绑),实乃押送他去无...
2009.11.09 16:20:00
-
的信誉扫地,从而使理论泠漠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反之,如果贬低理论的社会功能,甚至把理论视为“务虚”的玄思,其结果也必然造成“无为有处有还无”,使实践活动变成盲目的实践,以至于“延长”和“加剧”实践过程中的“阵痛”。深切地反思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在当代推...
2009.12.02 1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