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大众化的内容问题
一般说来,大众性既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大众化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性的无可代替的方法,那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就应当涵盖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的全部成果,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只有一部分需要大众化。但是,就当前我国...
2010.01.25 11:23:00
-
”是幻觉、梦幻。在他的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特点。他完全以个人化的视觉、个人化的心理空间来想象、制造他的画面,所以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无可代替,这非常有价值。
作为老乡及好友身份出席的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则从学术渊源、文化底蕴角度在张卫画中解读出南通的独到趣味,认...
2011.12.13 10:25:00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而在当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均有无可代替的作用。能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更加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众所周知,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
2013.12.05 10:45:00
-
道”,这是毋庸置疑的。
道路交通理应有多重选择,走隧道可以,上高架也行,穿街巷更没问题,这才是城市交通发达的体现。
以“有无可代替道路”,作为可否封闭隧道的主要理由,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毕竟是以牺牲市民的选择权、交通权为代价的。
城市道路是公共基础设施。无疑...
2014.06.26 11:05:00
-
意义上的传承。受益于文字之功,那些距离我们很遥远的故事、历史和生活,在现代得以展现,也得以知晓。
之于文明传承,文字的功劳是无可代替的,但是,我们的文明能够绵延这么久而不失真、倒退乃至被毁灭,根源则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上。因为我们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并且这些文化能...
2015.04.03 08:43:00
-
华人多,而是汉语作为一种典雅、优雅和富有诗情画蕴的语言,它已经从文化气质上,征服了人心,“是流俗之上的优雅,是重压之下的逃逸,是无可代替的贴心会心与舒心”,中国古人在造字造词时,就对浓郁典雅的生活情趣,进行了高度的提纯。
比如很多成语、固定语背后,多有妙趣横生的...
2015.06.04 08:43:00
-
都消散在历史的狂风巨浪里,成为了一地废墟,或者变为了一栋栋的高楼大厦。回望我们的故乡,每个人的记忆里的故乡,都是如此经典隽永却又无可代替;而当故乡越行越远,我们又该如何去挽留?
红颜虽美,但终会老去;而要让我们的美丽乡村,不止存在于记忆里,更存在于现实中,那么,...
2015.06.17 08:14:00
-
成立,是战后国际新秩序确立的开始,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促成国际合作,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和保护人权等方面发挥了无可代替的作用。
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苦难,血的教训使各国人民和政府深刻认识到维护基本人权的极端重要性。《联合国宪章》在序言...
2015.10.29 08:35:00
-
成立,是战后国际新秩序确立的开始,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促成国际合作,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和保护人权等方面发挥了无可代替的作用。
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苦难,血的教训使各国人民和政府深刻认识到维护基本人权的极端重要性。《联合国宪章》在序言...
2015.10.29 08:35:00
-
早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观念,家风家训以及美德教早已在中国家庭中根深蒂固。不论时代之变化,还是经济之发展,家庭文明这一主旋律无可代替。在家庭文明建设的漫长道路上要对家庭、家教、家风作为重中之重,让家庭文明成为一种能忘却使命的神奇力量。
家庭,是文明家庭建设的...
2016.12.22 10:37:00